田安猜测,猜到的人或许都不敢这么想,所以朝堂上才有那么多人反对。
不过邓元又是怎么肯定的?
田安有些好奇,不过很快他就猜出了,邓元定然是去问过了裴清,不然的话不太可能肯定,毕竟这事最开始知道的人,大概就是皇帝和裴清,或许还要加一个太子。
邓元肯定不可能去问皇帝和太子了,恰好他和裴清的关系也不错,去问问对方也算正常,换作是他,田安觉得自己肯定也是要去问问的,不然这心不得安宁。
从邓元这边得到了一定真相后,得到了邓元同意,田安就将这个消息和一些适合的朝臣说了。
消息只要知道的人多了,自然就很难瞒住,加上之前也有些人自己猜到了一点,再听这个消息,一对应,也觉得这消息很有说服力,有些还是不太相信的人就去问了裴清,只是裴清对于来问的人是区别对待,能说的就透露一点,不说全,而不能说的直接就不见。
只是这次问的人有点多,稍微多回答几个人,消息就是彻底传开。
有人不信邪,可再怎么翻阅书籍,都感觉书上是在印证裴清的话,而这个问题不能太抱有侥幸心理。
哪怕有人觉得这百年后的事,和他们此时无关,可面对其他人,他们不敢暴露这种心思,这下,朝臣面对皇帝这些天提出的政策都不好持反对意见,而是群策群力想要让政策更好执行。
朝堂知道了,可对于这消息是不是要瞒着百姓,也有一番争论。
有大臣觉得让百姓知道只会引起慌乱,还不如瞒着,可也有人觉得瞒不住,这要是只有几个人知道,那还比较好瞒着,可这么多人知道,行动上就会露出端倪,到时候再传出去,那就算没事也会弄得有事了。
皇帝为此也是纠结了一阵,裴清说过的全部真相自然是不能说了,消息太残酷了,说出来破坏力太大,可对于群臣从游记里找出的一部分真相要不要说,他也轻易不能做决定。
而朝臣们的争论,皇帝觉得说得都有道理,只是不管选择哪边都是有利也有弊。
意识到自己没有办法做抉择,皇帝忽然想到了裴清,这事是裴清说出来的,不如问问他。
裴清很快就赶到了紫宸殿,得知了皇帝的纠结后,裴清沉默了一阵。
这件事他也听说了,和谢云煜闲聊的时候也谈论过,只是要做决定的话,还是有点为难,不过皇帝都问了,那不说也不行。
裴清考虑片刻,整理措辞道:陛下,若是让臣来选的话,还是要告知百姓。
为什么?皇帝倒也不奇怪裴清会这么说,毕竟从裴清之前的行事作风来看,裴清还是很在意百姓,而这件事不告知百姓,属于是朝廷省心了,可百姓却不一定能好,可除了对百姓好,皇帝觉得应该还有别的原因,不然裴清不至于做这个选择。
陛下,此事瞒不住,等百姓从流言中知晓真相后,哪怕也是半信半疑,或者就这么糊弄过去了,可等天气一年比一年冷起来,让他们再想起这件事,对于朝廷的信任就大大受损,到时候朝廷想为小冰河期做点什么,怕也是得不到百姓的支持。裴清正色道。
朝廷想要做什么事得不到百姓的支持,看似没什么,毕竟可以强行征调,百姓也不敢不做,可自发地做事和被逼着做事的效率就截然不同了。
况且,若是让百姓知道一部分的真相,自然会有紧迫感,做事也更有目的性,也能提高警惕,若是真要迁居南方,同意的人也更多
裴清说得口干舌燥,总算是将他这些天考虑到的事说完了,皇帝若有所思,发现裴清和朝堂诸公的不同之处,朝臣大多都是站在朝廷的角度看问题,而裴清似乎是站在百姓的角度看事,所以有时候才会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皇帝有些好奇,裴清也算是生在高门之中,如何代入百姓的角度如此自然,按理来说裴清是没有这种经历的。
不过这些都是小节,听完裴清的这番话,皇帝对于是否告知百姓,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第143章
等到皇帝下一次提起这件事,朝臣依旧是争论不休,皇帝静静地等他们争吵完,然后开口。
邓元本来就是持告知百姓的态度,一下就听出了皇帝的意思,喜悦无比,而且越听越觉得皇帝说得很有道理。
邓元四处看了看,发现之前一些摇摆不定的朝臣也被皇帝的这一番话给说服了,显然是更加认同告知百姓的选择。
而那些持反对意见的大臣想说什么再反驳一下,只是面对皇帝如此全面的解释,一时间还找不出什么合适的理由来反驳。
邓元看着一个之前强烈反对的大臣不吭声了,心底嗤笑了一声,别的人他还不清楚,可对方,他恰好就知道此人家中是靠什么发家的。
不就是趁着天灾人祸,然后趁机从百姓手中收取土地,百姓越苦,对方越是能巧取豪夺,这朝中一些人家中都是靠着这一手才能让家族的田产增加。
而要是消息传开,他们想要添置田产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不过越是听着皇帝的话,邓元越感觉这说话的方式有些耳熟,似乎是在哪里听过差不多的说话方式。
邓元陷入困惑中,只不过等到皇帝说完,他还没有想起自己是在哪里听过,直到回到户部,看着面前的算盘,邓元恍然大悟,总算是明白这说话方式为什么这么耳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