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院 > 历史军事 > 衣冠不南渡 > 第108节
  王祥一如往常的讲述着大道理。
  曹髦却还得做出一脸受教的模样来,乖巧的坐在对面,听着他讲述。
  要说勤俭,谁能比两晋这帮统治者更勤俭?
  皇帝带头搞勤俭,群臣互相攀比,勤俭到天下都没穷人了。
  勤俭朴素的道理他们知道的比谁都清楚,做起来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在王祥讲完了今天的大道理之后,曹髦方才靠近了些他,笑着问道:“老师,选拔贤才的事情,您做的如何了?”
  “啊?什么事?”
  王祥看起来有些茫然。
  曹髦在心里谩骂了几句,“您先前不是说要为朕征召更多的贤才吗?老师莫不是忘记了?”
  王祥恍然大悟,笑着说道:“原来是这件事啊。”
  “陛下不必担心,老臣正准备上书呢,没想到,尚书卢公就先臣一步说起了这件事,臣也就没有再去想这件事。”
  王祥说着,又迅速板着脸。
  “陛下,老臣昨日教了您什么?”
  “老师说治理天下的贤君是不能急功近利的”
  “不错,当今陛下尚且年幼,天下的大事自有贤臣来治理,陛下想要治理天下的心是好的,可若是急着去操办,只会带来不好的结果。”
  这老头将曹髦训斥了一番。
  意思很明确,这件事与你无关,与我也无关,不要再问也不要再提。
  曹髦却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这老头果然没有亲自出马,看样子,他是跟尚书的卢毓达成了某种合作,让卢毓出面去做。
  这也很正常,虽然日后的王家是与司马家共天下的大豪族,可在如今嘛,比他们强的大族实在是太多了,王祥的家族甚至都没有一个接近权力核心的人物,哪怕只是名义上的也没有。
  他可以用自己的名声来谋取恰当的好处,可若是想不开了,想要独自吃下这样的大饼,怕不是要被噎死,就算不噎死,其余大族也会掐死他。
  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找个大人物,大人物出面吃肉,他在底下喝汤。
  王祥的成功绝非是偶然,在亲自接触了皇宫内的情况后,曹髦对他往上爬的能力有了个全新的认识。
  在曹髦还不曾登基的时候,这位是大司农。
  听着很厉害,实际上也很厉害,是九卿之一。
  可是在曹魏时期,太仓尚书、度支尚书、户部尚书等官分了大司农的权力,大司农实际上不能干涉财政,会计等事务了,变成了谷仓之臣。
  这個位置变成了很多大臣的养老院,想往上爬非常的不容易,若是一般的大臣,当了大司农,也就知足了,直接在这个位置上躺到退仕,再捞个名誉三公什么的。
  可王祥显然不是一般的大臣。
  在废立之事中,群臣都躲着走,他却积极参与到这件事里,多次站在太后和郭家这边,表现的很强硬。
  郭太后很开心,在完成目标后就让他做了光禄勋。
  光禄勋同样是九卿,但是此位总领宫内事务,在西汉那会,这官叫郎中令!
  他自然是接受了太后的赏赐,担任光禄勋,表现出跟太后很亲近的模样来,变相的逼迫大将军主动拉拢自己这个道德楷模大将军肯定不希望一个亲近皇权的道德楷模去当光禄勋,也不能因此而干掉他,于是乎,在担任光禄勋不到一个月后,大将军又封了他为司隶校尉。
  曹魏的司隶校尉,地位有多高呢?
  在朝会的时候,大臣们坐在宫殿的正南门外,这时司隶校尉坐在各部门首长的上首,一个人单坐,比东汉时的“三独坐”更为显要曹魏时的司隶校尉接受了一波大加强,地位不高,但是权力极重。
  在担任司隶校尉后,这位即刻改变了对太后的态度,开始主动亲近司马昭,于是在两年后转为太常,成为了九卿之首。
  在曹髦逝世之后,他嚎啕大哭,称这都是他的过错,然后直接升到司空,成了三公。
  此时他已经成为了群臣里的德高望重者,真正的天下道德楷模,四年后升了太尉,等司马炎上位,加封太保,位列三司之上,天下仰望,给宗族崛起打下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基础,直接起飞。
  曹髦并没有利用他,他也知道这种老奸巨猾的老头是不会为自己所利用的,曹髦只是给这个胆大包天的老头提供机会而已。
  王祥不让自己干涉,那自己就不干涉了,卢毓能主动挑事,这再好不过了。
  而历史上,卢毓跟王祥也走的很近,卢毓在担任司空后,曾主动辞让,想要将位置让给王祥在内的几个人。
  他们一同搞事,曹髦就已经达到预期了,给大将军找点事做才是曹髦的目的,其余的事情都不重要。
  王祥结束了课程,告别了曹髦,离开了此处。
  王祥在回到府邸后没多久,就换了一套穿着,坐着马车前往拜见卢毓。
  卢毓很是繁忙,他向来如此,整个天下的事情,其实都是卢毓在着手治理。
  王祥安静的等候了许久。
  卢毓忙完之后,方才派人接他前来书房。
  王祥毕恭毕敬的拜见了卢毓,这态度比对待司马师和曹髦还要更加恭敬。
  卢毓点了点头,让他坐在自己的身边。
  “休徵啊朝中大臣,大多都是支持吏部的,高司徒也派了人,说是全力支持。”
  王祥笑了起来,“司徒公这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补救啊。”
  “台内的王伟台,崔长合,袁公然,傅兰石三人,我一一告知,除了兰石之外,其余三人都同意。”
  卢毓再次说道。
  他方才说的这四个人,是尚书台内的重要人物,王伟台是指王观,任尚书右仆射,崔长合则是指崔赞,担任吏部尚书,最后俩个是尚书袁侃和尚书傅嘏。
  在这几个人之中,王观最是低调,却是一等一的狠人。
  此人出身不好,是曹操将他提拔上来的,他在很多地方当过县令,后来在边塞打过鲜卑,为人刚烈,故而得罪了曹爽,被司马懿所拉拢,后来司马懿发动叛乱的时候,此人担任中领军,跟高柔并列为司马家的两大盟友。
  只是,跟高柔不同,王观为人勤俭,不怎么交友,也不喜欢提拔晚辈,只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参与什么纷争,这样的性格让司马师极为看重,就让他担任尚书右仆射,跟卢毓一同执掌尚书台。
  崔赞出身博陵崔氏,是崔寔的重孙,此公沉默少言,诸事以卢毓为主。
  袁侃出身陈郡袁氏,是袁涣的儿子。
  听到卢毓的话,王祥也不意外,傅嘏是司马师的铁杆心腹,他没有应允也是很正常的。
  “看来,此事成矣。”
  王祥笑着说道。
  卢毓轻轻抚摸着胡须,脸上也是带着笑容。
  大魏的世家要联合起来做事,司马家是压不住的,这可不是杀人就能解决的事情,先前几次杀戮,已经引发了群臣的不满,而司马家的许诺还不曾完成,在这种时候若是还要杀人那庙堂内部就得崩溃,都不需要等毌丘俭来攻打了。
  “陛下的提议还真是不错。”
  卢毓也忍不住夸赞了一句,王祥却笑着解释道:“陛下这是想要扰乱局势,让司马家劳神乏力今日,陛下又故意说起了太后的事情。”
  “我看,他是想用太后的名义来招揽群臣为他所用啊。”
  卢毓再次夸赞道:“雄才伟略,奈何,生不逢时。”
  卢毓瞥了他一眼,提醒道:“休徵可勿要纠缠太多啊陛下再有谋略,却是令不能出西堂,太后再有名义,却也是无知妇人大将军是个能听取劝谏的人,却也是个心狠手辣的人。”
  王祥笑了起来,他哪里听不明白卢毓的意思,他们可以跟司马家争夺啃食猎物的顺序,却不能将司马家当作猎物。
  “请您放心吧,定然不会。”
  王祥平静的说着,眼里却闪烁着精光。
  第111章 陛下欲立十常侍
  正南门外,庙堂再次开始了一次朝议。
  大将军依旧没有出面。
  负责这次朝议的乃是司徒公高柔。
  群臣分别坐在了两侧,除却三公和司隶校尉独坐,其余群臣是坐在一起的。
  征西将军司马昭就坐在群臣之中,看着众人,心里还在不断思索着兄长所交代的事情。
  尚书傅嘏并不在这里,他已经离开了洛阳,前往河阴等地,去查看各地官员是否有杀良冒功的行为。
  群臣这次聚集起来,主要是商谈吴国的事情。
  吴国从建立到如今,内部的问题并不比魏国要少,如今更是如曹魏一般,陷入了权臣把持朝政的地步。
  先是有诸葛恪,如今有孙峻。
  诸葛恪还好,作为武侯的犹子,才思敏捷,高大英俊,曾平定山越,后受诏辅帝,在东兴之战时打崩了曹魏大军,连毌丘俭等人都不战而走。
  可惜啊,学谁不好,非要学某位大帝亲自统率大军去打合肥。
  带着二十万大军去讨伐曹魏,结果在合肥死伤无数,还拿不下城池,被司马孚打的仓皇而逃。
  后来就被孙峻所诛杀。
  而这位孙峻,对比司马师,诸葛恪等人来说,更是个重量级的,司马师只是大将军,而孙峻是丞相大将军,总领国内外的诸事。
  而他的上位历程也是极为不堪,他一直都在巴结孙权的公主孙鲁班甚至跟她私通,孙峻本人,乃是孙权的亲叔叔孙静的曾孙,这放在华夏历史上,也是相当的炸裂。
  就在前几天,有消息从吴国传来,吴侯孙英想要杀死孙峻。
  可惜事情没有成功,孙英在失败后自杀,孙英是孙权的孙子,宣太子的次子。
  曹魏群臣调侃起这件事来,眼里满是不屑和笑意。
  吴国内部的动荡,让他们极为欣慰,众人都觉得应该转变对吴国的战略部署,众人很快就商谈出了结果。
  就在商谈好这件事的时候,担参大将军军事,新领了散骑的荀勖忽然站起身来,面朝高柔,开口说道:“司徒公,臣有奏。”
  在汉魏两朝,官职低下的大臣面对三公是要称臣的,另外就是被提拔者会对提拔者称臣,以及属臣要称臣。
  高柔有些意外,按理来说,荀勖压根就没资格坐在这里。
  他不过是大将军的属臣,甚至都算不上是大魏的臣子。
  只是,如今大将军独断朝纲,他的人要坐在这里,也没有人敢反对。
  高柔板着脸,他们家与荀家的关系还行,便开口问道:“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