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院 > 都市言情 > 五代十国那些人 > 第106章 安重诲
  这个人乃是李嗣源一朝的权臣,对于他的评价一般都是毁誉参半,一方面他独揽大权的确是集中力量干了很多事情,另一方面这个人政治智商和能力不算是很高,也就是中人之姿,在加上家里面也没有牛人帮衬,所以在治国和做官的过程中,犯了不少错误,最终差点落了个满门抄斩的地步。
  安重诲家里一直都是跟着李家的,算是河东的世将,他们家祖上在北方也算是小有名气,祖上是一个小部落的首领。
  他的父亲在李克用手底下干活的时候,被派到中原救援朱瑄和朱槿两兄弟,结果战死,当时李嗣源也深入救援朱氏兄弟的第一线,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安重诲结识了李嗣源,并且在很长的时间里都跟着李嗣源。
  后来李嗣源发达了,坐镇邢州,他就成了中门使,参与机要,很受李嗣源信任。后来在李嗣源被李存勖派去镇压叛乱的时候,安重诲也跟着,后来也跟着李嗣源进入了洛阳,李嗣源的登基,也有他的拥立之功。
  李嗣源登基之后,就把枢密使的职位给了安重诲,而安重诲凭借着自己和皇帝的关系,在很快的时间里,权倾朝野,他的这个枢密使的职权在地位上和职权上都远远超过宰相,当时宰相能干的,枢密使全能干,虽然略有侧重,但是安重诲的强权把这一点差别也掩盖住了。
  我们先说一下安重诲干过什么坏事,毕竟能够在其史上留名的坏事,在当时那也算是天怒人怨了,闹得挺大了。
  第一件,安重诲外出的时候,经过御史台门前,结果一个小官叫马延不小心冲撞了他的车驾,安重诲登时就愤怒了,可能那时候安重诲心情不好,又或者那个马延对安重诲不恭敬,于是安重诲一怒之下,就把那个马延砍了脑袋。随后给皇帝上报,说:“有一个叫马延的小官,冲撞了我的车架,还对我出言不逊,不尊敬我,已经被我砍了脑袋了!”
  在朝廷里有一类人一般不能得罪,那就是言官,这些人就是皇帝或者权臣养的疯狗,那咬起来可是没完没了,而且还是防不胜防。
  安重诲就遇到这这样的问题,那些御使言官一个个都追着安重诲咬,整天给李嗣源上表,要求治一下安重诲,安重诲实在是太嚣张了。
  不过李嗣源和安重诲关系那是相当的好,也没把这件事当事,再说了小官冲撞了大官的车驾,这是小官不对在先,安重诲杀了他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那些言官不干了,整天就是上表要求严惩安重诲,最终安重诲被烦的没办法,只能以退为进,于是他给皇帝写上一个奏章,要求皇帝惩罚自己一下,李嗣源觉得这或许是最好的办法了,也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言官们闭嘴。
  于是李嗣源下了一道不痛不痒的诏书,批评了安重诲几句,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那些言官们见皇帝都已经下诏批评安重诲了,觉得他们已经赢了,皇帝和安重诲对他们妥协了,也就没再说什么。
  第二件就是赶走了任园,任园这个人,名声还不错,但是他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和安重诲争权,但是还偏偏他还争不过安重诲,于是再一次争论失利后,任园觉得他在朝中已经没啥意思了,干啥事都有安重诲当家,于是就借口说他有病就回家养病去了。
  可是安重诲和他还是有点恩怨的,在任园辞官之后,安重诲又借助朱守殷叛乱,诬陷任园和朱守殷关系暧昧,相互勾搭,而且还参与了朱守殷叛乱,于是要求皇帝赶紧杀死任园。
  在这样的大事上李嗣源不是个糊涂蛋,而且他和任园关系也不错,他就想查清楚再做处理,可是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安重诲又传来消息,逆贼任园已经伏诛了。
  其实任园是被安重诲假传圣旨毒死的,但是等到李嗣源知道任园已经死了的时候,他再继续查下去那也没有什么意思,所以也只能就信了安重诲的话,任园已经“伏诛”了。
  后来他怕有人说他的坏话,更怕天下人对他不满,毕竟任园干了那么多年的宰相,还是有点人望的,而且名声很好。所以他就上奏李嗣源,希望能够免除之前的还欠着的税前。
  这就是赤裸裸的那国家的钱,做自己的事,为自己树立良好爱民的形象,但是李嗣源还偏偏不能不答应这样的要求,按着安重诲说的,农民过得苦啊,要是他不免除这些赋税,农民就活不下去了,就要卖地卖人了。
  李嗣源是个爱民的好皇帝,最怕的就是农民遭殃,因为他也是贫苦人家出身,小时候吃过苦,所以对于现在农民的负担十分的理解和同情。所以既然安重诲已经说了,那么他就只能把那些赋税全免了,虽然他心里还是十分的不乐意。
  第三件事就是在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安重诲事件”,这里的主要经过就是吴越王钱镠想要对李嗣源的后唐称臣,但是给安重诲的贿赂不够重,当然这并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钱镠派来的使者对于安重诲并不够恭敬,所以这又让安重诲愤怒了,于是就给李嗣源说拒绝钱镠的称臣。
  此后吴越王钱镠开始了和后唐对抗的时代,这也是吴越王钱镠包括他的后代子孙唯一的一次和中原政权对抗,在之前包括以后钱镠对待中央政权都是称臣,只要是中原换人,吴越王不管是不是钱镠当政,都是一律的对中原称臣。
  可能有人会觉得称臣比较可耻,但是钱镠一家就是因为称臣保全了基业和家族,五代十国纷乱不休,但是江浙吴越一带却是承平已久,后来宋朝统一天下,钱镠的后代还是直接投降了宋朝,最终保全了家族,保全了治下人民,在中国历史上那也是赫赫有名的好领导。
  第四件事就是蜀国问题,当初平定了蜀国,董璋和孟知祥就被派到了蜀国当节度使,但是这两个人都不老实都想着造反,而安重诲这个人的确是有为国谋福利的心思,于是就派了自己的亲信逐渐安插到蜀国,就是准备着将来万一孟知祥和董璋造反的时候,能够发挥点作用。
  可是安重诲这个人能力不行,他虽然眼光还不错,看出来孟知祥和董璋最终会造反,可是对于预防他们造反他没有用对方法,他直接就把自己的亲信调到了蜀国干大将,这就引起了孟知祥和董璋的反弹,这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已经被朝廷猜忌了,朝廷准备对他们动手了。于是就提前发动了叛乱,把安重诲派去的人全部杀死了。
  第五件事,就是他为了拿下李从珂这个不稳定因素,于是就陷害李从珂的部将杨彦温造反,想要把李从珂一起拿下,但是最终杨彦温是死了,可是李从珂却还是活的好好的,这件事虽然说冤死杨彦温算是情有可原,可是安重诲的罪过却是不能减少。
  不除了这些坏事,还有很多的好事,下面我们简单的说一下,全面了解一下这个安重诲。
  明宗为人虽宽厚,温和,但仍带有沙陀人之遗风,杀人轻率不顾后果,这纯属是杀惯了,没觉得人命有什么重要的。
  马牧军使田令方所养之马瘦弱且死亡率高,论罪应处斩。安重海劝明宗道:“使天下闻以马故,杀一军使,是谓贵畜而贱人。”这话意思,要是让天下人听说了你因为几匹马杀了一个养马的,别人都会说你重视畜生不重视人的性命。
  明宗认为他言之有理,将田令方赦免了。
  明宗曾派回纥人侯三带着他的命令回国。侯三到达甘肃醴泉县时,因该地僻狭,平时也没有准备驿马,就算是准备了也没人来骑,当时县令刘知章外出打猎,未能将马匹及时给侯三以致误事。侯三返回京城后,告知明宗,明宗大怒,令人将刘知章锁拿至京城问罪。安重诲认为诛杀刘知章不妥,力陈斩刘之害处,刘知章才得以幸免。
  除了这两点,安重诲还严重反对李嗣源玩物丧志,对于地方上献的一些祥瑞“珍惜小动物”(如瑞兽之类的),全部拒绝,不让他们再送,这一点李嗣源也不敢和安重诲硬着来。
  安重诲身兼要职,但是却独断专行,最终不能为明宗所容,而且还有不少人不停地中伤他。例如捧圣都军使李行德、十将张俭上奏章弹劾安重诲私自招募士卒,整械备装,图谋不轨,这使对安重诲猜忌日深的明宗更为不安。
  此事虽经查证为小人诬陷,明宗也将李行德、张俭等人灭族,但君臣间隔阂仍未消除。安重诲见自己威震人主,欲急流勇退,接连申请辞职,最后被批准以太子太师致仕。
  不久,明宗仍怕他心怀异志,任命李从璋为河中节度使,以监督安重诲。李从璋派重兵包围了安府,然后冲进安府,用大棒猛击安重诲夫妇头部,皆死于乱棒之下,死后扒光衣服陈列在庭院中,他的两个儿子也被杀死了,但是其余的家人却免于一死,这也可以说是比较幸运的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