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院 > 其他类型 > (历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 > (历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 第179节
  此时的章台宫,嬴政又颁旨道:“少府撤盐铁铜诸丞,在治粟内史下设盐铁丞,主管天下盐铁官营及其税赋。所收财赋,亦不再私属少府,而是归于公库。”
  这道旨令一出,殿中众臣尽皆拜道:“陛下大公无私!仁心仁德!”
  盐铁铜此类山海矿藏,原属少府主管,皆是皇帝私有。
  现在‘九州秘藏’一出,尤其是再加上盐场和炼盐神通,可以说始皇帝真是富可敌数国!
  但嬴政现在却将其划入治粟内史,虽本质上来说,整个大秦都是皇帝的,那些矿藏财赋自然也仍是他的。
  可是由私转公后,公家国库里将会很快富裕起来,而国库里的银钱,可名正言顺地用于大秦官民!
  虽然其中必然有诸多政治考量,但谁能说不是大公无私?仁心仁德?
  众臣歌功颂德一番,朝议也结束了。
  之后和去年一样,嬴政率三公九卿前往北郊,举行迎冬礼,祭祀神灵先祖。
  返回城中后,又前往不久前护卫仙使征讨月氏时,不幸阵亡的骑兵家中,送上御寒冬衣,以作抚恤。
  又下旨各军,也当有所抚恤。
  而后返回章台宫,下令天下大酺。
  再与文武百官、赐宴的新科廷士、侯爵、地方诸郡郡守郡尉等人,于章台宫宴饮。
  大宴饮结束后,岁首新年第一天就结束了。
  之后的第二天,嬴政率三公九卿及众臣和新科廷士们,前往咸阳广场的礼堂,与选定的咸阳黔首同赏歌舞。
  结束之后,便回了章台宫处理政务。
  然后就收到了仙使周邈于三日前,从乌孙寄出的那封家信兼战报。
  然后嬴政就收到了一个‘西域东郡’的大手笔新年礼物。
  新年第三天,咸阳市大开,晚间市中也有灯市。
  章台街上的登仙台,晚间也有打铁花焰火表演。
  但少了仙使周邈,大秦君臣们都似乎没了去看焰火表演、去游灯会的兴致。
  一个新年,就这么草草地过了。
  第100章 陛下陛下!我回来了回来了!
  各地诸郡的郡守郡尉们,十月初四就在咸阳官舍中,原地接到调令。
  大多数被平调他郡,仍为郡守或郡尉。
  少数人被降为了异地县官。除了愤起‘抗争’又妥协后受罚的那三人,余者特点明显——始皇帝出巡时,审察表现不佳,有尸位素餐之嫌。
  当然,也有五名仍旧官复原职原地的。
  那是因为他们本就是异地为官,又还在始皇帝亲自任命之列——换言之,是得用的亲信。
  调令既下,还给出两月时间,可去接了妻儿至亲一道赴任。自然也可只带上得用的亲信人手,或者只身前往任上。
  地方郡守郡尉们的调令已下,立即便轮到给新科廷士们授官了。
  首届廷士,区别于后来专为应试科举而读书的书呆子,他们是在乱世中淘洗过的。
  即便是六国贵族士人,那也是历经世事的,绝非温室里的花朵。
  尽管首届科举各科试卷都较简单,仅仅是以能胜任为官的实用技能为标准。
  可是能在一年期间里,边备考边迎考的情况下,考中廷士,那也绝非一般人。
  简而言之,首届的各科廷士们,就是战国时代的遗珠、金子,一朝淘选出来,无需磨砺,本身就已散发着光芒了。
  直接就可以任用为官,派上用场。
  右丞相王绾和新任左丞相李斯,带头商议拟定了一百零八名新科廷士们所授官职,提交嬴政审核。
  嬴政在勾画调换了几人之后,最终批复用印,正式完成授官——
  四科一甲者,多授官为郡官的佐官,有那偏远之地的,更有直接授官郡守者。
  二甲三甲者,则多授以县官之职。其中,明法和进士科多为县令,明算多为县丞,明字科则多为县丞和县尉。
  虽然四科确实并重,但在授官方面,明字科也确实稍显劣势。
  考生在报考明字科时,也是早有预料的,也没人不满。
  自然,这一百零八名新科廷士,在授官时也遵守了异地为官的避讳准则。
  廷士们授官完毕,始皇帝又一旨诏令下发郡县:
  [凡郡试榜上有名者,可为郡吏、县官。亦可来
  届应考会试,三次不中者乃止。
  凡县试榜上有名者,可为县啬夫及县吏,亦可来届应考郡试,三次不中者乃止。]
  “也就是说,郡试过了的考生,就可以谋职为郡中吏员,或者异地县官了!”
  若说调任、授官,只是郡守郡尉、新科廷士们的热闹,那这一道旨令,便是点燃了整个郡县落败考生群体!
  “若为吏员,不必遵守‘异地为官’避讳,那便可以谋划就职本郡吏员。但是,为吏毕竟不比为官有声望,且升迁余地不大。
  而为官员,也要前往他县,异地为官,必然更艰苦些。但却有声望,若有才干野心,一路升迁,也未必赶不上那些二甲三甲的廷士。”
  “对!正是如此。若求安逸富足,就选郡中吏员。若图出人头地,就到异地为县官。
  但是,异地为官的郡官,必然会带上得用的亲信,未必会倚重郡中吏员。
  而异地为县官,不但要背井离乡,也要与他县的县吏斗智斗勇。”
  “如此看来,为吏、为官都殊为不易啊……”
  “那还有继续应考这一条路可走嘛!继续应考会试,一旦过了会试,殿试时,说不定始皇帝陛下,也仍旧不会黜落一人呢?”
  如此成了新科廷士,即便不比首届廷士,但那份荣光也不会小了去!
  “况且有三次机会呢!三次不中才不允许再考。”
  有那心思敏锐者,却已经看出来日可能的激烈竞争态势。
  “现在是天下战乱初定,官吏缺额严重,才准许吾等为郡吏、为县官,想来谋求职位时也宽松许多。
  可等再过几届,若还是考不过会试,回头来谋职郡吏或县官,恐怕早就被别人抢占了!即便仍有资格,恐也无虚位以待了!”
  还不如早早地谋个本地郡吏,或异地县官职位,以免到时两头空。
  但也有那自信才高者:“这届某是一时失手,下一届必然得中!”
  况且首届科举,才华横溢者甚众,但这届过后,才高者大多已入官场。下一届争夺榜单者,必然才华稍逊,那他定能得中!
  这也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了。
  通过郡试的考生,是各怀心思,几番考量,最
  终有谋职郡吏、县官的,亦有继续备考下届会试的。
  郡中如此,县中也大差不离。
  或直接在县中谋一个县啬夫、县吏之职,小富即安,知足常乐。
  或者继续备考郡试,以图更高的起点与未来。
  总之无论如何,一届科举下来,大秦官吏的严重缺额问题,迅速得到缓解。
  随即,朝廷又颁发官吏‘三年考绩细则’,以规范和督促官吏的为官举措,并以考绩结果,作为升迁的依据。
  若是没有异地为官制度,拔出了郡守郡尉们的根脚,又有科举擢选出的人才涌入补充。
  三年考绩细则若要施行,恐怕必受抵制。
  但当现在一切都打乱洗牌重来时,本就正值王朝初建,也就顺利地施行下去了。
  只是在开头几年里,冯劫要时常带着他的御史团巡察地方了。同时在始皇帝无暇出巡的时候,派些‘钦差大臣’巡察各地。
  以确保度过秩序初建时期,等走入正轨后,便只需纠偏扶正,维持运行。
  诸此种种,可以说始皇帝三年,是大秦这辆战车,终于驶入轨道的一年。
  ……
  在大秦从咸阳到地方,风起云涌、革新蜕变之时。
  仙使周邈一行,已经按部就班地出使完楼兰,而后原路折返。
  经过乌孙故地,现在的西域东郡时,甘罗已经率领曾经的使团成员,将牧民编入户籍,废除乌孙的奴隶制,牧民和奴隶皆转化为大秦黔首。
  编户齐民之后,又保留畜牧优势,将西域东郡定位为大秦的牧马场,同时在预估驰道行经的路线旁,以及水源附近,动员并组织牧民们建城。
  其中,除了本地乌孙人外,还有王离五万大军分兵两路后,其中二万五千兵卒进驻西域东郡,在守卫之余,也参与了建城。
  周邈不由地向甘罗竖起大拇指:“不愧是你甘罗!”
  毕竟是十二岁拜‘相’的年少有为的典范!在二十多年沉淀之后,才干也是愈加浑厚低调了。
  “仙使能攻下乌孙,更是了不得!”甘罗礼尚往来地夸赞道。
  “哪里哪里!灭乌孙一战,子房当居首功!若无子房成功游说西域列国,组成联军来援,
  我们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周邈谦虚的同时,又把张良一通夸。
  “……”日常被夸的张良,觉得他还是不能认下首功:“首功非仙使莫属。”
  草草会过一面,便又动身了。
  之后途经月氏时,又见到了王离。
  “……陛下派来淳于博士,率领农、墨、儒、法等百家诸生,近半百之数,抵达月氏。
  将月氏牧民与奴隶尽皆编户,归为大秦黔首。而后在放牧之余,又教导部分人在水土优渥的地带,垦田耕种,在预计驰道两旁,筑基建屋,修建城郭。”
  “驻守河西郡的二万五千兵卒,也有参与屯田建城。”
  王离下了结语:“成果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