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院 > 历史军事 > 将军好凶猛 > 第449节
  徐怀去年进京觐见,却是在宫门处解下佩刀后再进宫见建继帝、参加宫中大宴,这次他也不想太张扬,却不想刘师望竟然刻意提醒他无需解刀。
  徐怀稍作沉吟,便朝刘师望微微颔首,将佩刀重新系好腰间。
  在刘师望及宫侍的引领下,徐怀带着复杂的心情,与王举、王番一起往福宁宫走去;韩圭及郭君判、张雄山、牛二、徐惮等人率领侍卫留在宫门外等候消息。
  等走进福宁宫,徐怀才明白刘师望为何要出声提醒了。
  福宁宫除了淮王赵观、周鹤、胡楷、高纯年、顾蕃、汪伯潜、乔继恩、钱尚端以及宣威军都统制张辛等人外,郑聪也于数日之前,以探望建继帝病情的名义,从楚州赶到建邺,此时也在福宁宫相候。
  张辛作为卫戍禁军统领,建继帝病危期间,与刘师望、余珙等人轮流值宿宫禁,基本上都是甲械不离身,也是他们职责所在,然而除了张辛及大殿内外持械侍卫甲卒外,淮王赵观与郑聪都腰系佩刀站在大殿之中。
  王番看到这一幕,心里却更不清楚徐怀此行是对还是错了:
  除了张辛、钱尚端二人,一直以来都是建继帝的潜邸旧臣,之后飞黄腾达,与徐怀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刘师望以及余珙等将,却是徐怀携建继帝守御巩县之时,破除常规,直接从守陵军及巩县县尉司低层武吏之中选拔出来。
  甚至在守御巩县期间,都是徐怀手把手教导他们攻守之法,并在成功守御巩县之后,他们才逐渐成为建继帝身边重要、并且信任的嫡系将领。
  除了这些人之外,邓珪与徐怀及楚山众人乃是故旧,刘衍也是多次受惠于徐怀。
  徐怀率部千里奔袭太原,太原十万军民才得以安全南撤到襄阳,而御营使司直辖的三支禁军兵马,其根基就是太原十万军民。
  也就是说,就算没有密诏,淮王想即位,又或者郑氏想拥立皇子登基,都必然要花更大的代价拉拢楚山。
  然而徐怀此行或能成功,但刘师望、余珙以及张辛、刘衍、邓珪乃至文横岳、胡楷等人,又将如何看待徐怀、看待楚山?
  要不是已经走进了福宁宫,王番都想再次劝一劝徐怀。
  徐怀没有去关心别人心里在想什么,他知道赵范肯定无法赶在他们前面抵达建邺,但不清楚赵范有没有提前派人赶到建邺通风报信。
  他只是淡淡看了郑聪一眼,转而先朝淮王赵观、周鹤、胡楷、武威郡王赵翼等人拱手致礼:
  “见过淮王殿下、周相、枢相、武威郡王,徐怀奉诏归京,陛下可还安好?”
  淮王赵观待徐怀一贯冷淡,此时却强作温容说道:“皇兄刚刚苏醒过来,或许是听你今日进宫,你快快随我们进内殿觐见吧!”
  徐怀还是先将佩刀解下来,交给叔父王举后,再与淮王赵观、侍中周鹤、枢密使胡楷、武威郡王赵翼等人一起往内殿走去。
  内殿容纳不下太多,王番、王举还是与其他大臣在外殿守候——也恰是知道建继帝可能就是这一两天的事情了,三品以上的大臣,这两天除了实在有公务脱不开身,都会赶到福宁宫守候。
  内殿弥漫浓郁的药香,在徐怀走进来之时,宫女已经将帐帘都揭起来,郑贵妃与缨云公主站在榻前服侍,几名太医都贴到一旁随时听候召唤。
  宽大的床榻之上,建继帝正勉强睁开眼睛看过来,然而脸颊深陷,已是油尽灯枯之时,浑浊的眼睛里却有太多的不舍,嘴角微微牵动着却吐不出一个字出来。
  看到这一幕,徐怀不禁想起汴梁城初遇之时建继帝是何等的丰俊神逸、气逸神闲,不禁想起巩县城头御敌、渡河北上、建继帝御驾亲征舞阳等种种,也禁不住泪水长流,揭开袍襟,跪在龙榻之前的磨石地上伏首相叩,振声诉道:
  “臣徐怀奉诏进京,叩见陛下——臣起于草莽之间,年少莽撞,性情粗鄙,唯陛下知遇委以重任;身在楚山,无日或忘陛下拳拳教诲,无一日或忘陛下驱逐胡虏、收复中原、还都汴梁之志。臣身无长处,唯赤子热忱,愿效先贤、鞠躬尽瘁,以毕生之力以全陛下之念……”
  “父皇、父皇……”
  听着缨云公主压仰的惶然叫声,徐怀抬起头,却见建继帝的手臂又已松软的搭挂下来。
  郑贵妃嘤嘤哭泣起来。
  周鹤、乔继恩等人慌乱示意太医上前救治。
  “……”
  太医在建继帝腕脉上搭了好一会儿,又拿小镜验看建继帝的鼻息,良久过后,最终无能为力的朝众人摇摇头……
  第二百二十二章 顾命
  徐怀有些恍惚的跪在龙榻之前,看着建继帝锦被下瘦弱不堪的身体毫无生息的一动不动,看着建继帝软搭下来的枯瘦手臂,看着建继帝瘦陷的苍白脸颊以及紧闭的深陷眼窝,听着缨云公主、郑贵妃嘤嘤哭泣……
  “徐侯,陛下驾崩了,值此风雨飘摇之际,如撑天巨柱垮塌下来,我等皆悲痛如创,但恰是如此,我等更需要忍住内心的悲痛,处置好陛下的身后事,才能不辜负陛下的信任啊……”周鹤走到徐怀身边,伸手搀住他的胳膊,要拉他起来说话。
  周鹤以门下侍郎、中书门下省平章事执掌相政,在朝中位序在郡王之前,与亲王同列。
  理论上就算明确是由淮王赵观登基,但在正式登基即位之前,也应该由周鹤牵头主持建继帝的身后事,甚至得由周鹤牵头、统领群臣劝进新帝即位。
  一般情况下,哪里可能会有外藩将帅插手或多嘴的机会?
  然而一封密诏彻底的打乱了周鹤等人所熟悉的秩序。
  目前朝中大臣都知道密诏的存在。
  特别是密诏传往楚山之后,建继帝即便有苏醒过来的时刻,却都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这也意味着徐怀所持的这封密诏,就是建继帝的最后遗命。
  汝颍会战期间,周鹤、高纯年等人想尽一切办法拖延、阻挠,却丝毫不能打消建继帝御驾亲征的决心。
  那一次也令周鹤、高纯年等人清楚的看到,直接置于御营使司架构之下的邓珪、刘衍、张辛三大营禁军,对建继帝是何等的忠诚。
  他们有这样的认识,自然也清楚建继帝新丧,将卒情绪悲愤,只要密诏遗命的消息公开出去,满朝士臣与淮王府联手起来,也没有能力在这样的特殊时刻对抗密诏遗命。
  因此,不管周鹤愿不愿意承认,持有密诏的徐怀,实际上已经取代了他统领群臣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徐怀才是真正的顾命大臣。
  至少在新帝登基即位之前,没有谁能与持有密诏的徐怀直接对抗。
  周鹤虽说内心更迫切想知道密诏到底写下什么遗命,但此时也只能以商量的口吻请徐怀起身商议建继帝的身后事。
  徐怀在龙榻之前起身,看着建继帝毫无生息的枯瘦脸容,听着缨云公主与郑贵妃嘤嘤哭泣——他原以为建继帝再不济也能多撑几日,完全没有想到建继帝竟然在他觐见这一刻驾崩。
  面对周鹤的催促以及淮王赵观焦虑看来的眼神,徐怀的心思有些乱,沉吟片晌后才看向内殿的众人,缓缓说道:
  “陛下驾崩之事,应该先让大殿守候的诸大臣知晓——陛下身后事要如何办理,徐怀也以为诸大臣共同商议为好。周相、淮王、枢相、缨云公主、武威郡王、郑贵妃,你们以为如何?”
  周鹤欲言又止,看了胡楷、武威郡王赵翼一眼,最终朝淮王赵观看过去。
  淮王赵观的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脸色难看得很。
  徐怀这话的意思,他还是能听出重点,就是要郑贵妃、缨云公主一同走出内殿,与诸大臣商议建继帝的身后事。
  这对诸大臣所传递的信号,无非就是那张龙椅此时还并非他淮王赵观所独属。
  要不然,徐怀随便找个理由、借口,就可以让诞下皇子的郑贵妃留在内殿,就能阻拦她与诸大臣见面,甚至可以阻拦郑贵妃与郑聪见面。
  很显然,徐怀此时并无意遂他的心行事。
  虽然赵观对此早有预料,但真正看到这一幕发生,还是抑制不住内心一股邪火升腾而起。
  过了片晌,赵观才强抑住内心的阴怒,更是强忍住不问密诏所书到底是何,只是沉着脸说道:“徐侯年少老谋,所言甚是,皇兄身后事,我们当与诸大臣商议后再定……”
  ……
  ……
  福宁宫内外殿不过隔着两道屏风,建继帝驾崩,守候在外殿的大臣早就听到了动静,但内殿没有人走出来宣布此事,他们也只能耐着性子等候。
  郑聪心情则是焦躁难安。
  赵范赶到舞阳,连徐怀的面都没有见到;他赶到建邺后,想着百般求见胡楷、朱沆、王番等人,但也被拒之门外。
  在没有更好的选择之时,胡楷、朱沆内心还是更倾向淮王——虽说在此风起云涌之际,胡楷、朱沆都极克制的与淮王府保持住距离,但并不能完全杜绝身边人早就窥透他们的心思,暗中与淮王府的人交好。
  这种种蛛丝马迹,通过楚州暗布于建邺的眼线汇聚过来,都令郑聪有非常不好的预感。
  而此时建继帝驾崩,郑聪却没有资格进入内殿——他心里很清楚,徐怀真要与周鹤、淮王赵观、胡楷等人将诸多事都商议妥当走到大殿宣告,郑家除了接受,是没有反抗余地的。
  至少当前没有反抗的余地。
  听着窸窸碎碎的脚步声,看着徐怀与周鹤、淮王赵观、胡楷、武威郡王赵翼、乔继恩从隔挡内殿的屏风后依次走出来,在沙场上浴血厮杀都不会蹙眉头的郑聪的心里也禁不住越发寒冷、沉寂。
  直到看见缨云公主搀扶着他妹妹郑贵妃,携着年幼皇子从后面走出来,郑聪的心脏才猛然一跳,似在陡然间复苏过来。
  郑聪知道,倘若大局已定,他妹妹郑贵妃此时根本没有机会携皇子出来与诸大臣见面的机会——何况淮王赵观阴沉如水的脸色,也说明了一切皆如赵范所料:
  手持密诏的徐怀如此着急赶来建邺,就是待价而沽来的;徐怀还没有将密诏向周鹤、淮王赵观等人公布!
  只要密诏此时还没有公开,只要密诏还在徐怀的手里,不管之前写了什么,都不是不能修改的。
  郑聪极力向徐怀投以友善的眼神,希望徐怀明白郑家才对楚山抱以最大的善意。
  徐怀却是袖手而立,看着官靴翘起的尖头,不回应郑聪的眼神,也不看淮王赵观的脸色。
  “陛下,驾崩了!”
  走到外殿,周鹤见徐怀并没有抢站到中间去,甚至低头不语,他与胡楷小声商议了片晌,最终他站出来、带着哽咽的宣布建继帝在刚才已经驾崩了。
  虽说对这一刻早有预料,但大殿之上一时间也是陷入沉默,悲切的气氛弥漫开来。
  能站在福宁宫大殿之内的大臣,都经历过诸多波折与风雨,心思也多坚硬冷漠。
  不过,汴梁沦陷以来,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建继帝统领群臣克服万难,一点点的稳住局势,大殿之上的诸大臣基本上众目所睹。
  当然,诸大臣对接下来的局势动荡,也满心忧虑。
  待到周鹤宣布建继帝大丧之事由诸臣共同商议时,众人又再次活络起来,纷纷传递眼神或小声私语,又都有意无意的朝徐怀那边看过去。
  福宁宫作为寝殿,外殿也没有多宽敞。
  郑贵妃携皇子、缨云公主、淮王赵观、首宰周鹤、枢密使胡楷、武威郡王赵翼都有坐席,徐怀当然也有坐席,此外就是王番作为徐怀的岳父得一坐席。
  其他人包括高纯年、顾蕃以及郑聪、乔继恩都只能站着在大殿里商议大丧安排——在此之事还要派人将朱沆以及其他有公务在身的大臣召进宫里来。
  国君驾崩,大丧自有规制,议缢、丧仪以及入陵,包括建继帝今日就得进行小殓,其实没有太多商讨的余地,通常都是礼部及钦天监等部分草拟条陈之后,由嗣皇帝与诸相决定。
  不过,这时候众人也是非常乖巧的避开“嗣皇帝”这个敏感话题,将小殓、大殓、议缢等环节的负责人及部门都先确定下来,并决定最终大丧诸多事都由郑贵妃、缨云公主及淮王赵观、武威郡王、周鹤、胡楷、徐怀七人最后裁决。
  虽说跃跃欲试者不在少数,但最终并没有主动开口问及密诏——
  大家心里都清楚,要是徐怀此时公布密诏,是皇子寅即位还是淮王即位都将一锤定音,任谁都无法改变既定的局面。
  淮王赵观、郑聪他们都没有十足的胜算,特别是徐怀昨日深夜才刚刚抵达建邺,哪方都没有机会跟徐怀接触,完全不知道徐怀此时到底倾向哪方,他们谁敢此时逼徐怀表态?
  淮王赵观、郑聪都不急,徐怀也不急,诸大臣谁要是敢轻举妄动,不怕飞来横祸吗?
  “我年少不更事,难堪大任,”待诸大臣商议过诸多细节之后,徐怀才朝王番拱手说道,“陛下大丧之事,还得请岳父大人代我与诸相、淮王殿下、郑贵妃商议为好……”
  建继帝崩殂,亲王及诸大臣需要守丧,特别是领衔冶丧的大臣都要留在宫中,不能随意离开——听徐怀这时候将岳父王番推出来顶替他参与大丧诸事议决及大殓期间守丧,众人都是有些意外,但细想又没有不可。
  “王公代你留在宫中也好,”胡楷说道,“你数日奔波赶来建邺,想必也甚是劳累——靖胜侯府多时没有住人,不宜仓促住入,我已吩咐府里腾出一跨院落,着你们暂时落脚……”
  “不需要麻烦枢相,铸锋堂在龙藏浦河口建有货栈,占地甚广,有什么事进城进宫也甚是便捷,我还是住货栈里去。”徐怀拒绝道。
  胡楷猜测楚山或许会藉此机会争一些有利条件,但他相信徐怀不会做得太过分,不会辜负建继帝的信任——风雨飘荡、人心惶惶之际,胡楷内心也更希望能尽快将皇位之事确定下来以安军民之心,才想邀请徐怀到他宅子里落脚劝他见好就收,却不想被徐怀干脆利落的拒绝掉。
  胡楷有些意外的打量徐怀两眼,强忍住没有在这时发问……
  第二百二十三章 藏匿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