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院 > 历史军事 > 我的姐夫是太子 >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320节
  朱权冷笑:“一个娃娃,也敢出去,倒是有几分胆量。”
  言外之意是,他也配?本王这样的人才有这本事。
  张安世讪讪一笑:“哈哈,明日我还要入宫觐见,殿下,我就不多叨扰了。”
  “明日你要入宫?”朱权想了下道:“本王也有心觐见。”
  张安世道:“这样巧?好吧,到时我与殿下同去。”
  ……
  次日一早。
  张安世先去了鸿胪寺,与朱权会合,随即入宫。
  朱棣听闻二人一同觐见,倒也有些意外,当下召二人进来。
  一见到朱权,朱棣笑着道:“贤弟……在京城住得惯吧?”
  “住不惯。”
  朱棣依旧乐了:“当初我们兄弟同在这南京城长大,怎么就住不惯了呢?一定是鸿胪寺的人照顾不周,朕要狠狠惩罚他们。”
  朱权没吭声。
  张安世笑着道:“陛下,宁王殿下之所以住不惯,是因为……听闻汉王……不,是听闻朱高煦在安南为陛下效命,开疆拓土……所以……”
  朱权紧张地看着朱棣。
  显然,带兵在外,是足以引起朱棣生出其他心思的。
  朱棣听罢,果然皱眉起来:“贤弟竟想领兵?”
  朱权:“……”
  张安世道:“宁王擅弓马,精通谋略,自然希望干出一番大事业。”
  宁王忙道:“臣弟万死。”
  朱棣感慨道:“好好的在南昌享福有什么不好,非要跑到外头去!这人到了外头,又要治民,又要治军,还要开疆,就像朕一样,每日被万事缠身,这该多辛苦啊!贤弟,你是不知,朕自克继大统,做了这天子,可谓殚精竭虑,就没有安生过,你这是何苦来着。”
  张安世也忙道:“是啊,陛下为了苍生百姓,为了大明基业,日夜忧苦,这些臣都是看在眼里的。”
  朱权:“……”
  朱棣转而道:“不过你既有此心,肯为朕分忧,此事……也不是不可……张安世,这事就交你料理吧,给他签契书,朕和他虽是亲兄弟,可是账是要算清楚的。”
  朱权一愣,没想到朱棣竟如此好说话。
  很快,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张安世一眼,便大抵明白了,这可能一开始就是陛下的主意。
  如此一想,他心里有些打退堂鼓。
  这朱老四,理应不会有诈吧。
  张安世欣然应诺:“请陛下放心,商行的事,臣会和宁王殿下交割清楚,到时一切商行来安排。”
  朱棣颔首,继而道:“昨日你给朕赠了一柄刀,此刀倒还不错。”
  “多谢陛下夸奖。”张安世道:“这是栖霞锻炼出来的,陛下这一口,乃是栖霞练出来的第一口刀,可谓意义重大,所以臣便给陛下送来了。”
  朱棣道:“此刀锻造不易,以后就不必如此靡费了。”
  张安世道:“谁说靡费?陛下,这刀价格低廉,童叟无欺……就这样的刀,臣一个月,至少能制上万口,这还是不挤占其他军械的情况之下。”
  朱棣一听,不禁皱眉,他凝视着张安世道:“价格低廉?”
  “对,价格低廉,只是……要大规模的制造,怕是还需朝廷恩准不可。”
  朱棣道:“如何低廉?”
  张安世道:“臣能把这样的刀,成本控制在五两银子上下,可能还可以更低。”
  这一下子,朱棣便坐不住了。
  对于兵器爱好者而言,若是能造出神兵利器来,当然是欢喜无限。比如那越王剑,又如干将、莫邪,亦或者是鱼肠剑,这都是鼎鼎大名的。
  可朱棣是真正的军中统帅,他对于个别的宝刀宝剑,未必有极大的兴趣,可若是这样的神兵,竟可以大规模地制造,那么……就完全不同了。
  想想看,数万数十万的明军,人人身怀轻便的利器,所过之处,将是什么样子!
  朱棣的脸僵住,殿中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第193章 满载而归
  殿中安静了好半晌,朱棣突的道:“每日产钢能有多少斤?”
  “这取决于生铁的数目。”张安世道:“只要生铁供应充足,臣这边……大不了多建炉子就是。”
  朱棣道:“若是这样,又需多少木炭?这木炭……消耗也是惊人啊。”
  木炭的价格不算低,南京城附近虽是山林众多,可不少都是皇家的园林,若是大肆开采,可产的钢铁过多,只怕也难以供应。
  张安世道:“陛下,臣的炉子,不是木炭炼钢,用的乃是……煤炭。”
  “煤炭?”朱棣对此倒是略知一二,便道:“这个东西……能取代木炭?”
  “不但可以取代,而且南京城周边,就有大量的煤炭。说来也巧,最近的一个煤矿,就在栖霞,靠着钟山那儿。”
  这一片的煤矿不算小了。
  当然,若是换到后世那样巨大的产量,自是不算什么。
  其实张安世的炼钢炉,可能在同时代里,算是跨时代的超越。
  可要是和后世比,简直就是小儿科,随便一个钢铁厂都能秒杀栖霞这东西一百次。
  现在来看,就算是大规模的炼钢,对于栖霞而言,这栖霞的煤矿,也足够炼个五十年。
  此时,交通工具十分落后,炼钢的作坊靠近煤炭和生铁的产地,是十分重要的。
  张安世接着道:“至于铁矿,在南京的梅山,就有大片的铁矿,也足够用了。”
  朱棣道:“这样说来,每日能产这样的钢坯,可有五千斤?”
  “若是陛下需要,臣可产二十万斤。”张安世信心满满地道:“只不过……却需陛下让商行……来负责采矿,以及炼钢的事宜,除此之外……为了大规模的生产,需要从钱庄拆借一大笔银子。”
  二十万斤……放在后世也就区区百来吨而已,可以说是不值一提。
  可在这里,却足以令朱棣倒吸一口凉气。
  这岂不是说,一日的产量,大抵可以直接装配数千上万的军马?
  要知道,朱棣当初在北平的时候,可是炼铁小能手。
  为了靖难,他在王府里锻造兵器,又为了掩盖锻造武器的声响,还在王府里养了许多的鹅呢。
  他对这些,可是十分在行的。
  “栖霞设一个造作局,除此之外,梅山的铁矿,也交栖霞来管理,无论是采掘矿产,还有炼钢,锻造兵器,都由你这镇栖霞的安南侯来负责,造作局不归宫中节制,也不属工部,归商行来管。”朱棣当机立断:“若还有什么难处,可以随时奏报朕,对了,还有匠户,你要多少?”
  “臣希望自行招募。”张安世对于匠户不太放心。
  因为这玩意是世袭的,手艺很不稳定。
  “可以。”朱棣道:“总而言之,朕要看到你每日锻炼出二十万斤的钢铁,不,朕也不为难你,即便只有十万斤,朕也算你的功劳。”
  张安世道:“臣遵旨。”
  朱棣的心情是好极了,哈哈大笑地看着宁王道:“你看,朕早说过,张安世乃朕的左膀右臂!当初,咱们在北平和大宁的时候,若是能炼出这么多好钢铁来,那大漠中的鞑靼人,何惧之有?只怕打起来,就更加轻易了。”
  宁王听到这个数目,也已吓了一跳,于是他忙道:“陛下,臣若是迁藩,这钢铁的供应……”
  朱棣道:“这得看你自己,你有多大的能耐,就得多少钢铁和火药,商行是根据效益来的,就如那安南,商行从安南收了多少商税和农税,再根据这些,会留一半给当地的驻军,有了这些银子,总督府再进行采买,总而言之,不会让你占便宜,可也不会教你吃亏。”
  宁王听了朱棣的这番话,倒是放下心来。
  其实他不担心朱棣亲兄弟明算账,唯一担心的是对方食言而肥。若是能把账先算清楚,他反而没什么可担心的,毕竟……宁王朱权对自己的能力,还是颇有几分自信的。
  “宁王卫……当初被陛下裁撤了不少,臣能否在大宁,召还臣的一些旧部?除此之外……朵颜三卫之中,有不少人和臣有旧,若是还有人愿追随臣弟,陛下可否准行?”
  朱棣豪爽地道:“你能带多少家当,是你的事,还有你的宁王府,那宁王府你能搬走多少,包括储藏的粮食,金银,你自行带走便是,这些家当,当初本就是你的,朕难道还会昧着良心贪占不成?朕只望你,能效皇考,打下一片基业来。”
  朱权跃跃欲试,说实话,要下定这样的决心不容易,可朱棣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他心里就有底了。
  当初在漠南,大宁城距离北元的残部最近,还不是将那鞑靼人和瓦剌人按在地上捶?
  现在不过是去吕宋,那吕宋的土人,还能及得上鞑靼人和瓦剌人?
  于是朱权道:“多谢陛下。”
  这一下子,似乎朱棣和朱权的关系,在这一会的时间里,亲昵了不少。
  此时,朱棣其实巴不得这家伙多带兵马,希望他在海外能有所作为呢!
  而朱权也知道,一旦出海,只怕需仰仗这个皇兄。
  朱权与朱棣寒暄一阵,便道:“陛下,臣弟只怕要及早回去,与藩臣们商议一二,及早做好出发的准备,就在此先行告辞了。”
  朱棣颔首:“及早一些也好,不过此番……你要出发,也还需郑和的船队回来,待他们下一次下西洋时,顺路将你们捎上。所以你准备的时间十分充裕。”
  等朱权一走。
  朱棣瞥了张安世一眼,便道:“你是怎么糊弄他的?”
  张安世笑道:“臣没有糊弄,臣只是告诉宁王殿下,有一个地方,可以施展他的才华,他便动心了。”
  “哎,他终究还是不甘心啊。”朱棣感慨地道:“可若是换做是朕,只怕也不甘心,天潢贵胄,学了这么多的本领,谁愿意一辈子关在王府里虚度光阴呢?可见让他移藩是对的,朕的那些兄弟,都移出去才好。”
  张安世道:“陛下,并非每一个藩王,都有宁王殿下这样的魄力。”
  朱棣道:“所以……才要让他做出榜样嘛,他在外头越快活,大家才越眼馋,你得想想办法,让他快活一些。”
  张安世点头:“臣也是这样想的,还有炼钢的事……”
  朱棣凝视着张安世道:“炼钢又有何事?”
  张安世道:“陛下,移藩的藩王越多,将来对钢铁的需求就会越大,这新出的钢铁坚韧,臣打算试一试让这钢铁用在火器上,只是现在八字还没一撇……”
  朱棣道:“这个你可以自行其是,不必报朕,总而言之,在栖霞,你想做什么都可以,朕在栖霞授你专断之权。”
  张安世道:“陛下如此信重,令臣……”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