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院 > 历史军事 > 大家请我当皇帝 >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973节
  大臣热热闹闹的见礼完毕,突然内阁大学士冯铨跳出来道:“昨日我听说陛下欲退位让贤,禅让于舜王殿下,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
  “啊?”本来正脑袋昏昏的朱常洵闻言一愣,顿时如同三九天被人浇了一盆冰水,从头到脚,浑身发寒,心中忍不住蹦出来两个字:来了!
  虽然他也知道早晚都有这么一天,可是当皇帝的感觉正是太爽了,让他事到临头忍不住又有几分恋恋不舍。
  他听了这话,连忙向下面望去。
  只见内阁首辅张慎言,内阁大学士薛国观、黄仕俊、宋献策等人皆口称“不可”。
  朱常洵心里一惊,这才发现“反对派”张至发和贺逢圣两人早已经被张慎言这“奸贼”杀了,唯今他所能依靠的只有又硬又臭的孔贞运一人。
  想到此处,他连忙看向孔贞运。
  不意孔贞运见他望了过来,连忙上前两步,痛心疾首的劝阻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
  妮玛,我当然知道万万不可!
  朱常洵听了孔贞运这话,不意心里一个咯噔,心道:完了,就连孔贞运这贼鸟厮都投靠“顺贼”了!
  一念之差,他只好咬着牙道:“朕意已决,尔等不必再劝!”
  “朕觍为神宗子孙,内不能讨不臣,南面独尊,外不能御贼虏,威加四海。”
  “天灾人祸交加,百姓民不聊生,朕实无颜见历代列祖列宗及天下百姓也!”
  “兹有舜王,承天应命,应运而生。北驱鞑虏,南讨不臣,德行之美,功业之盛,堪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此天欲与天下与之,朕岂可逆天而行哉!”
  “陛下,陛下!”张顺闻言“大惊失色”,连忙推辞道,“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陛下贵为九五,乃天下人之意愿,岂可私相授受耶?”
  “若陛下偶感身体不适,精力不济,亦可传位与子孙,抑或近亲宗室,仍不失君王之位!”
  好,说的真好,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朱常洵闻言冷笑道:“朕子嗣艰难,唯有一子,却图谋不轨,亦已伏诛。”
  “至于其他近亲宗室,一个个如狼似虎,拥兵自立,图谋不轨,焉能登极大宝!”
  如此这般,两人一推一让,各不相让,直至中午,这才散朝离去。
  然而,“皇帝欲禅位于舜王”的消息,也立即传了出去,顿时引得京师一片哗然。
  先是张三百、张凤仪、李述孔、阿山、高启潜、孙龙等在京将领以及大小官员、官吏纷纷上书劝进。
  随后稍远一些的杨国柱、耿仲明、张胖子、叶廷桂、张维世、李国樑、侯世禄、侯拱极父子先后上书。
  最后又轮到吕维祺、陈长梃、萧擒虎、孙传庭、洪承畴、李自成、吴阿衡、丁启睿、汪乔年、曹文诏、王铎、钱谦益、黄孙茂、王徵、韩霖、张溥、张采、阮大钺、顾梦麟、顾亭林等一干文武将领纷纷上书。
  一时间劝进的疏犊,如同雪花一般飞来,很快就堆满了存放屋子。
  “殿下,殿下,这又来了一份儿劝进书!”就在这是,田淑英匆匆忙忙的走进来道。
  “好,放在那里,让你姐姐记下名字!”张顺点了点头,随口下令道。
  “这个上书人不一般,是个远西人!”田淑英连忙提醒道。
  “哦?汤若望?他把伽利略给我送过来了没有?”张顺皱了皱眉头,伸手示意田淑英递过来看看。
  “哪能那么快呐!”田秀英闻言笑了笑,接话道,“若是你实在着急,可以从钦天监里先选用一些人才。”
  “钦天监?钦天监能有什么人才,连个日食都测不准?”张顺一边打开远西人的上书,一边不屑地回答道。
  “测不准?殿下这话从何说起?”田秀英闻言不由为之愕然。
  “先……先夫在时,曾多次让钦天监与、西局、东局推算交时,钦天监和东局魏文魁所算更为精准,而传教士误差较大!”
  “什么?”张顺闻言大吃一惊。
  原来前世电视剧和大多数宣传中,都声称当时传教士推算极为准确,远超中国传统历法,怎么还有这种说法?
  不过,待他仔细一想,又觉得此事理所当然。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历法强国,传承千年,即便欧洲天文学大发展,焉能一下子就取得压倒性胜利?
  想到此处,张顺不由笑道:“既然如此,等忙完了这阵,我却是要看一看相关资料,见一见钦天监一干人等!”
  言毕,他这才看起来手中的疏犊。
  原来这疏犊不是别人所写,却是以龙华民为首的,包括罗雅谷、邓玉函、汤若望等人在内的传教士所写。
  几人现在书中吹捧了一下张顺的功绩,声称他的威名从喜百泥亚至南北亚墨利加,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本来这几句话吹的张顺还有几分熏熏然,不由等他看到下面几句,不由一把把这疏犊给摔在了地上。
  “怎么了,殿下?”诸女都知他脾气好,没想到竟然被传教士一本上书给彻底激怒了。
  “好个鬼佬,竟然声称让什么劳什子教皇给本王加冕。”张顺不由大怒道,“教皇,他有几个师!”
  “殿下,你且消消气,何必与这等人一般见识?”张顺话音刚落,张嫣连忙上前劝慰道。
  “等殿下大事已定,登极大宝以后,再细细与他算账不迟。”
  “如何因为这点小事儿,坏了自己的情绪!”
  “也是!”张顺想了想,冷笑道,“先前本王虽然对他们没有多少好感,但是好歹也算是以礼相待。如今竟越发蹬鼻子上脸。”
  “今日我且不与他计较,待本王大事已定,须让他晓得本王的厉害!”
  第714章 称帝
  “坏了,坏了,坏了!”身材庞大的“弘光帝”朱常洵“滚来滚去”,一边念叨着。
  “哪里就坏了?”“皇后”莫名其妙,忍不住开口问道。
  朱常洵闻言连忙往门窗等处仔细打量了一番,这才低声道:“如今这满朝文武,四方百姓竟然全和舜王一心,看样子我这皇帝做不长了!”
  “嗐,我当是什么呢!”“皇后”忍不住翻了个白眼道,“从‘国本’之争到现在,都多少年了,你还这般幼稚不成?”
  “是你的终究是你的,别人也抢不走;不是你的终究不是你的,你也强求不得!”
  “唉,朕……我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呢?”朱常洵苦笑一声道,“哪怕就是沾个虚名浮利,朕走到那里都是前呼后拥,人前人后的!”
  “如今连这虚名都没了,以后愈发没人理咱们了!”
  “没人理才好!”“皇后”闻言忍不住提醒道,“像朱常洛那一家子,差不多都快死绝了吧……唔……”
  “嘘,你小声点!”朱常洵闻言吓了一条,连忙伸手捂住了“皇后”的嘴,生怕被别人听去了。
  不过想到这里,两人又不由想起来自己那“英年早逝”的孩子朱由崧,不由又是一阵唏嘘。
  皇权贵重,自然惹得天下人觊觎。
  若是权势相得,自然是千古流芳;若是权势不相得,恐怕只能枉送了身家性命。
  一念至此,且不说两人心思如何,最终还是不得不强颜欢笑,做出一副心甘情愿的模样和众人继续演戏到底。
  如此一辞一让之后,又二辞二让,三辞三让,如此直到八九月间,这才走完了“流程”。
  当然,这种礼仪性质的“流程”,看似没什么用,其实却是也是逼迫大多数明军、后金降官降将表态,划分“敌我”的关键。
  支持者,自然是自己人;反对者,便是敌人。
  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万年的妖”,对此早已经也心知肚明。
  故而这苗头一出,张顺的嫡系便纷纷带头上书。
  而大多数降官降将,也在一番权衡之后表明了立场。
  当然,也有个别死硬分子一声不吭,企图装死蒙混过关。
  “怎么样,都归档了吗?”张顺开口问道。
  “放心吧,都归档完毕了!”田秀英笑了笑,拿出来一份清单递给张顺道,“这是上书人的清单。”
  “里面包含着上述人的姓名、籍贯、所任职务和上书存档编号,殿下可以随时查阅!”
  “哦?”张顺接过来草草的看了一遍,突然开口问道,“祖大寿、吴三桂等人没有上书吗?”
  “哦,上书了!”田秀英回答道,“不过比别人迟了几日,放在了后面。”
  “行,上书了就行!”张顺满意一笑,对这些些许细节也不以为意。
  经过连续三番的试探以后,张顺确认了天下的态度。
  当然,实际上由于这天下几乎都是他一手打下来的,对他心怀不满之人也大多数逃亡南方,除了被张慎言“引蛇出洞”清除的内阁次辅张至发、内阁大学士贺逢圣及吏部尚书侯洵等人以外,就连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读学士黄道周都上书朱常洵,鼓吹“禅让”,自然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反对势力。
  是夜,在前明张皇后、田贵妃和乐安公主的簇拥下,周皇后向李三娘行跪拜礼,献上皇后金印。
  “啊,这……这如何使得?”李三娘眼见四女整整齐齐的跪了下来,顿时傻了眼,不由连忙向张顺望去。
  “接着吧,这是你应得的!”张顺微笑着朝她点了点头,以示鼓励。
  李三娘这才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下,有几分不自在的接了过去,然后让竹儿存放起来。
  “唉!”红娘子、马英娘、李香和王奇瑛等女心中不由轻叹一声,心中最后一丝希望也被这一场“交接仪式”彻底被浇灭了。
  其实张顺对这个倒也不甚在意,不过在张皇后、田贵妃、曾氏、白氏等人的反复劝谏之下,最终才同意了这个要求。
  结果效果非常好,当李三娘拿到皇后金印以后,本来争执不休的后宫,出奇的安静了下来。
  作为补偿,当晚张顺便招四女前来侍寝。
  当然,由于第二天一大早就要举行登基大典,五个人也就胡乱睡在了一起,基本上什么都没有做。
  第二天天还没亮,鸡还没叫,张顺便早早的起来了,然后在四女的服侍下穿上了衮冕。
  衮冕即衮衣和冕,是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从西周至明末,延续两千多年。
  在原本历史上,由于满清的剃发易服而随之消亡。
  不过这一世,由于张顺的介入,这一服制又得以延续下来。
  这样式的衣服张顺先前倒不是没穿过。他自称秦王时所穿的便是九章九旒亲王之制,而这一次却是十二章十二旒的帝王之制。
  所谓十二章,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一十二种章纹。亲王之制,则比之少了日、月、星辰三种。
  所谓十二旒,即旒冕上垂下的五彩玉珠。帝王之制,前后各有一十二串,每串一十二颗。而亲王之制,则前后各有九串,每串九颗。
  当然,这制度听起来很复杂,其实上制作做起来也极为复杂。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