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院 > 历史军事 > 大明国师 > 大明国师 第173节
  “道理也很简单,一个乡的税收,退伍的老卒想要从中做手脚,不可能全部侵吞,对不对?那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情.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想要侵吞或者接受贿赂,那这个数额,就注定跟他退伍后半辈子的薪俸比不了。”
  这里便是要说,具体有没有退伍的薪俸,还是一次性的退伍赏赐,其实还是有待研究的。
  但不管怎么说,姜星火提出退伍赏赐分批发放,加税收乡官薪俸,二者绑定到一起,要断绝就一起断绝,无疑是个好的思路。
  这样就会如姜星火所说,极大地增加了退伍老卒在担任乡级税收官时,犯罪的成本。
  “当然了,这里还涉及到后面。”姜星火继续说道。
  “也就是制度保证廉洁的第二个方面,巡查体系。”
  姜星火在地面上,写了明察和暗访两个词。
  “乡级税收机构,要建立独立的巡查体系进行明察与暗访相结合。”
  “这样就会造成威慑效应。”
  姜星火笑道:“我告诉你我来查了,你要认真准备。”
  “我没告诉你我来查,你难道就不认真准备了吗?”
  朱高煦道:“当然不能,因为他们也不知道,到底是明察还是暗访!”
  “便是如此了。”姜星火继续说道,“至于谁来监察税收巡查机构的问题,这个先放下,如果要这么套,那就没完了,先说下面的。”
  “制度保证廉洁的第三个方面,荣誉勋章体系。”
  朱高煦插嘴道:“姜先生,什么是勋章?”
  姜星火从地面上拔出那枚银币,指着它解释道。
  “就比如可以是铁、铜、银甚至金打造的小玩意,用绶带(古代一般用来挂官印)系上,作为一种荣誉的象征,根据材质的不同,很容易区分出立功的等级。而具体的贡献,也可以根据他所属的部队和参加的战役,来制作不同样式的勋章。”
  “军人,要视荣誉高于生命,就要有配套的勋章来表彰他们浴血拼杀所获得的荣誉。同时凭藉这些勋章,也可以在大明的社会上,享受到一些或许作用不算大,但一定要具备相当优越感的优先权力。如此一来,才能形成荣誉-实利的良性循环。”
  当朱高煦听到这句话时,眼眸中顿时流露出了狂热的神情。
  太对了!说的太对了!
  如此一来,因为靖难之役被征召,需要解甲归田的大量老卒,就有了安置的去处,而且在财物和荣誉上,都有了新的保障。
  远比直接发一笔赏赐,遣散回原籍造成新的地方治安问题,强得多。
  “这么说来,异乡人、廉洁,是不是都解决了?”
  姜星火指着地面上的字迹,继续说道。
  “接下来,就是如何解决识字、算数的问题,而这两个问题,再结合荣誉勋章体系和之前讲过的民族国家概念,其实还会带来一系列有益的连锁反应。”
  第158章 诏狱扫盲班
  “视荣誉高于生命。”
  朱棣的目光停留在两个桌子上的纸张,看了许久后缓慢说道:“这句话真好,朕记得很清楚……朕小的时候,太祖高皇帝命徐达大将军率军二十五万北伐中原,北伐的檄文里,给朕印象最深的,却不是你们都知道的那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始终保持深沉的道衍,此时反倒对这件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情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那是哪一句?”
  朱棣答道:“众少力微,阻兵据险,贿诱名爵,志在养力,以俟衅隙,此关陕之人也。”
  这里要说的是,朱元璋没有开地图炮的意思,所谓的“关陕之人”,不针对老百姓,而是彼时割据关陕或是即将逃窜入陕的王保保、李思齐、张良弼。
  朱棣之所以说这句话,便是有感而发了。
  “为什么元末战乱的时候,陕西的割据武装会出现‘贿诱名爵,志在养力’?其实归根到底,不就是姜先生的这句话反过来嘛,元朝地方上到将领下到兵卒,根本就不把名誉当一回事。”
  朱棣继续借题发挥。
  “开国、靖难,武勋的地位是高了,可地下的大头兵,是不是还是你们嘴里的‘臭丘八’?在百姓心里,国公爷能跟尚书放到一块了,什么时候伍长什长能跟童生秀才放一块呢?”
  “.朕当然知道,这怕是永远都不可能了,但为国效力的将士,得到点应有的尊重,也是应该的。”
  “所以说,朕觉得姜星火的提议很不错。”
  “正好靖难结束,朕总觉得除了封赏功臣,给了功臣们奉天靖难某某武臣的称号,对底下的将校兵卒反而少了点封赏,就用这套勋章体系吧。”
  道衍在旁边提议道:“八百勇士夺北平的单独用一个勋章,这是大功,根据功勋,可以授银章起步;真定之战打败耿秉文的时候也单独用一个,那时候有功的将士,可以授铜章起步;北平守城战和郑村坝之战,打的都艰苦,也可以授铜章起步;白沟河之战打败曹李景隆的时候,就铁章起步吧。”
  远在日本的五星天皇麦克景隆,此时打了个喷嚏。
  随后,便是根据战役的艰苦程度,定下了东昌、夹河、藳城三场血战都是银章起步,灵璧决战则是铜章起步。
  不同战役的勋章可以同时获取,而勋章能获得什么样的优待,朱棣表示他还要再思考一下。
  身为文官,蹇义和茹瑺当然是不愿意见到皇帝抬高武夫,尤其是寻常武夫的地位。
  但是皇帝一边念叨着靖难战事的惨烈,一边说着将士艰苦,他们还能说啥?
  “夹河、藳城,血肉磨坊似地呦,多少好儿郎战死沙场那时候战况极为惨烈,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将士阵亡、受伤。朕当然知道战争的残酷,所以,朕从没想过退缩,只希望能够尽快靖平国难。可如今想来,朕对不起那些死难的将士啊!”
  “陛下!”
  坐在一旁的蹇义和茹瑺立刻跪了下来。
  两位人精当然知道,再说下去,可就真戳到这位君王心里隐藏的痛处了。
  “臣等已经知晓陛下的心意。”
  发勋章这是肯定是归兵部尚书茹瑺管的,眼见皇帝的心意不可违逆,所以,忠诚伯体现了他的封号。
  “陛下圣明。”茹瑺接口道:“臣相信即便没有这些东西,将士们也会理解陛下。但战事毕竟是残酷的,将士们在战场浴血奋战,也是为了靖平国难,若是没有足够的奖励,恐怕将士们会失落啊!”
  蹇义难以置信地望向茹瑺。
  虽说这不是什么涉及到根本利益的事情,但你也不能从心的这么快吧?
  茹瑺梗着脖子目不斜视。
  突出一个“忠诚”!
  “这是自然。”
  朱棣轻叹一声道:“朕当然知道,这样做其实算是惠而不费的举动,可这样做了,总比不做要强得多。更何况,朕又怎么舍得,这些忠诚于我们大明的将士寒心吶”
  道衍闻言也点了点头,道衍的年纪比起朱棣大了一轮还多,不管是从体力上讲还是作为谋士的身份上讲,他都不具备亲自上阵杀敌的条件。但靖难之役的艰苦和惨烈,身为彼时燕王谋主的道衍,感受的恐怕比那些亲临战阵的将士还要深刻。
  “陛下心意已定,臣坚决支持。”蹇义也低着头说道。
  朱棣颔首道:“有两位爱卿的支持,朕也就没什么好担忧的了。”
  瞧瞧,不表态的时候叫尚书,表态了就秒变爱卿了。
  “不过茹爱卿,有个事情姜星火刚才也说了,靖平国难固然值得庆贺,但也有一个问题需要处理啊。”
  朱棣看着茹瑺说道:“朕登基方初,虽然对内算是勤加节省,可户部还是屡次反应,大明全国的兵马实在是超出了寻常年岁的需求和承担能力,是时候让一部分在靖难时候快速扩编的兵马退伍了,可军队编制的变化,涉及到的利益实在太多,而且牵连太广,这个过程不容易推行。”
  “臣愿辅佐陛下慢慢完成裁军,另外,军队也是陛下手中的刀枪,陛下想必早有计划,臣唯命是从便是。”
  忠诚的茹瑺恭敬地躬身说道。
  朱棣满意地点了点头。
  ——————
  现在地面上写着:
  1组织准备,是否建立独立乡级税收机构?
  2人事准备,需要满足识字、懂术数、廉洁、异乡人
  3政策分解
  4政策实验
  5政策宣传
  6政策推广
  姜星火继续说道。
  “按照我们的倒推,设立乡级收税机构,所需要人员的识字、懂术数、廉洁、异乡人,四个条件里,后两个已经满足了,那么再来看看前面两个能否满足。如果可以,那么1和2也就都具备了可行的条件。我们再继续3。”
  夏原吉看着地面上井井有条的程序,愈发地感慨。
  这似乎,极大地提升了办事效率?
  姜星火继续说道:“先说懂术数,伱们觉得完成收税需要了解术数到什么地步?需要多久才能训练一个人弄明白?”
  “虽然俺整不明白。”朱高煦指着地面说:“可俺觉得,起码也得十年八年吧?毕竟那些帐房从学徒干起,一般也就是小十年,才能当上‘大算盘’。”
  作为天底下最懂术数之一的人,夏原吉倒是给出了不同的理解。
  “一年就差不多了帐房那是怕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不肯教真的。”
  事实上,这也是夏原吉根据他的数学知识,得出的结论。
  华夏文明并非没有点“数学”这个学科点,事实上,华夏文明的数学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这种领先,是以千年来计算的。
  至于姜星火前世看得无脑历史小白爽文里,动不动就九九表震惊秦始皇,那更是扯淡!
  须知道,春秋时期的《管子》就已经提到“安戏作九九之数以应天道”;在战国时代,九九口诀已经相当流行,诸子著作如《荀子》等已把乘法口诀的文句作为论证来引用了。
  到了南北朝的时候,祖冲之更是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也就是《九章算术》所提到的割圆术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上千年。
  那么,既然华夏文明的数学研究历史如此悠久,为什么后来落后了呢?
  是我们缺乏总结性的书籍,以至于后人要重新摸索前人走过的路吗?
  不是的。
  《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五曹算经》、《孙子算经》.
  不说基础和进阶数学问题基本囊括,也可以说是说所漏着百不存一了。
  根本原因在于华夏文明的数学,作为单独的学科,在古代封建王朝与农耕传统造成社会风气的压制下,先天性地缺乏重视和普及,仅限于“够用就行的状态”。
  那么怎么打破这种状态呢?
  姜星火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两点。
  第一,降低数学的学习门槛,推广(非发明)更容易使用的阿拉伯数字。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