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院 > 历史军事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476节
  将手里的茶盏搁下,朱祁钰微微一笑,问道。
  “是徐有贞?”
  成敬犹豫了片刻,还是点了点头,道。
  “不敢欺瞒陛下,此人内臣还有印象,之前在朝廷危难之时,提议南迁,其后又为求仕途多方活动,甚至曾经求到内臣门下,后被内臣推拒,所以,内臣不明白,陛下为何要将这等人放在东宫之中。”
  朱祁钰没有说话,他只是望着成敬,脸色变得有些严厉。
  在这般注视之下,成敬头上开始冒出了丝丝的冷汗,直到片刻后,他忽然跪倒在了地上,深深的低下了头。
  半晌,朱祁钰方道。
  “那一日舒良过来,你也瞧见了,他有心做事,朕自然要给他一个机会,当然,这个机会他能不能把握的好,要看他自己的本事。”
  “至于……”
  朱祁钰口气略停了停,心中不由叹了口气。
  刚刚成敬一开口,他就知道,成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区区一个徐有贞,哪值得他这样的大珰动问,成敬真正想要知道的是……
  “东宫那边,朕依然是那句话,东宫是东宫,南宫是南宫,东宫若无犯大过,朕自会以储本相待,不会轻易动摇,这些话,你可以传出去。”
  对于成敬的忠心,朱祁钰是不怀疑的。
  事实上,因为东宫出阁和太上皇归朝两件事情本就紧密相连,所以不仅是民间,对于国本是否稳固,朝中也一直颇有疑虑。
  司礼监和外朝打交道的多,自然,成敬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明里暗里的探问,所以,拐弯抹角的打听朱祁钰的态度,并不算奇怪。
  但是,让朱祁钰不满的是,或者,更准确的说,让朱祁钰感到无奈的是,成敬这种骨子里的,士大夫的习气。
  身为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关心政务无可厚非。
  但是,哪怕平日里做的事情和外朝的大臣再像,也绝不能忘记自己的宦官身份。
  朝廷大臣,自当以社稷为要,国家为重。
  但是,身为宦官,就该毫无条件的以天子的利益为中心,这是身份上的不同,所带来的天然差别。
  作为成敬来说,如果他是朝臣,无论如何明里暗里的探问皇帝的态度都很正常,但是他是宦官,是天子的心腹宦官。
  那么,他应该做的,是三缄其口,好好的替天子遮掩好真正的意图,在天子需要展露的时候再展露出去。
  虽然在东宫的事情上,朱祁钰从未有遮掩的意思,但是,成敬的做法,的确也并不妥当。
  归根到底,成敬是正统读书人出身,又是真正的清流进士,骨子里就带着文臣的作风。
  即便他成了宦官,有些风格,也是难以改掉的。
  这种风格,用在朝政上是好事。
  但是,有些时候,却也的确让人觉得有些无奈……
  第574章 南宫一日游
  说回到东宫这件事情上,朝野上下的诸多流言,朱祁钰是知道的。
  但是,他并不在意。
  因为那本就不过是空穴来风而已,有了前世的经历,至少目前,或者近几年来说,朱祁钰是没有易储的心思的。
  重活一世,国事,家事,他有太多的方方面面需要操心,也有太多的事情想要去做。
  在这些事情没有做完,在这些隐患没有排除之前,他是不会动东宫的。
  毕竟,东宫是国本。
  换掉一个太子不算是难事,但是,无故废立东宫,由此带来的朝局动荡,至少会持续一年甚至更久。
  不说大臣们的反对和对抗,单说更易东宫之后带来的朝中势力的大洗牌,就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
  这还是明面上的,潜藏于暗处的,对人心上的影响,更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潜移默化的一点点积累起来。
  土木之役以后,大明面临着破而后立的阶段。
  这个时候,一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朝局停摆,对于社稷国家的影响,是朱祁钰难以接受的。
  所以,东宫他不会动。
  最多也就是,预先做少许准备而已……
  在这一点上,朱祁钰是清醒的,甚至可以说,他是满朝上下,最清醒的人。
  事实上,除了朱祁钰以外,所有人都没有认识到。
  对于东宫来说,潜藏着的最大的风险,不是他这个皇帝会不会更易东宫,而是南宫那边是否会夹起尾巴做人。
  南宫闹腾的越欢,东宫的地位越是摇摇欲坠。
  哪怕他们所做的,都是在竭力扩大东宫的势力,这一点也不会改变。
  甚至于,一旦到了某种地步,那么东宫,势必也会成为空中楼台……
  即便是能够安稳躲过一劫,东宫本身,其实也足堪忧虑。
  还是那句话,除了朱祁钰之外,没有人知道,现如今这个被奉为储君的小娃娃,长成之后到底是什么样子。
  除了外部的威胁之外,这位太子殿下,还有一道属于自己的难关要过,若是过不去,那么旁人再竭尽全力,只怕也是无用……
  收回心思,朱祁钰又叹了口气,他并没有过多的苛责成敬,只是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
  是人都会有缺点,成敬如此性情,在朝局上也未必不是好事,至少,从东宫之事上来说,他这个天子身边的大珰隐约透出的消息,甚至比朱祁钰自己公开去说,效果要好的多。
  不过……
  看着松了口气的成敬匆匆离去的身影,朱祁钰轻轻摇了摇头:“怀恩?”
  “奴婢在。”
  “打明儿起,你去司礼监,领了秉笔太监的差遣,跟着成敬一块打理政务,把该学的,好好学一学。”
  “奴婢遵旨。”
  …………
  一转眼,便是冬至大节。
  虽然说因为礼部的仪注,在朝堂上着实引发了一番风波,但是终归,礼部的仪注还是顺利通过了。
  太子殿下出阁开府已成定局,但是,仪典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准备好的,至少,冬至大节是肯定赶不上了,如果礼部加把劲儿的话,说不定能在朝廷封印之前办出来。
  作为朝廷每年最重要的三次大朝会之一,冬至大节的礼仪自是繁复无比。
  这一天清早,天色刚蒙蒙亮的时候,朝廷众臣便齐聚宫门之外,队列整齐,寒风之中,无一人动摇。
  和以往的冬至庆典不同,这一次的仪注之上,有天子率群臣朝拜太上皇这一项,所以,老大人们都格外的谨慎。
  金水桥上三声鞭响,宫门被缓缓推开,群臣在礼官的指引下,排成长长的两列,从两侧进入宫门当中。
  奉天殿外,早已经设好了宝案銮驾,时辰一到,天子站在高高的御阶上,行祭天之礼。
  在礼部的主持下,一切有条不紊的向前进行着。
  按照仪注,祭天之后,当是天子率群臣拜见太上皇。
  于是,待一应礼仪结束之后,天子先行离去,回后殿更衣,群臣则是直奔南宫。
  站在南宫的外头,天子还未赶到,老大人们可以稍稍休息一会。
  但是在礼官和纠仪御史的扫视之下,又不能聊天或者犯困,所以,老大人们也就只能打量起这座专门为太上皇归朝而重新整修的南宫。
  应该说,对于大多数的朝臣来说,这还是他们头一次真真正正的到达南宫,打量起太上皇的居所。
  南宫虽然叫南宫,但是实际上,并不在宫城当中,而在东华门外,是早些年太宗皇帝为宣宗皇帝建的太孙府,名为重华宫。
  其规模宏大,几乎不亚于东宫。
  所以,朝臣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大!
  虽然说这些大臣们每日上朝,对于宫城的占地面积心中有数,但是,毕竟他们能够涉足的区域,不过是奉天殿,文华殿,武英殿这一个议政的殿阁,少数的大臣,得天子宠信,能够进入到乾清宫中。
  但是,这也就到头了,紫禁城其余庞大的区域,都非普通臣子可以涉足的。
  所以,实际上朝臣们每天见到的,就是宫城最前头的那几座殿宇。
  而南宫则不同,当时建造南宫的时候,是包含了议政殿,寝殿,配殿等一系列殿宇的完整的宫殿群。
  整个南宫,有两座正殿,从前到后分别是重华殿和清和阁,原本分别是用来议政和经筵讲读之用。
  现在太上皇搬进来之后,便将清和阁当做了寝宫,重华殿做接见朝臣的便殿。
  在两座正殿的左侧,是膳房和府库,至于右侧,从前到后排列了九座宫殿,原本是太孙内宫,现在则用来安置太上皇的后妃。
  整个南宫,林林总总的加起来,至少有十几座殿宇。
  站在南宫外头,放眼望去,对于大臣们来说,震撼力还是不小的。
  其次,朝臣们的第二个印象,就是华丽。
  是真的华丽!
  南宫多年无人居住,很多的地方早已经破败,这些老大人们是知道的,天子曾经在太上皇回京之前,命人整修南宫,这些他们也知道。
  但是,你管这叫整修?
  崭新的汉白玉,大理石,青砖琉璃瓦,该用的贵重材料一样都不缺,这些殿阁,说是新建起来的,老大人们都信。
  以至于让老大人们纷纷看向某户部尚书……
  朝廷,这不是挺有钱的嘛!
  熟不知,看着这崭新的殿阁,沈尚书也是心疼不已。
  最近一段时间,沈尚书的手头松快了不少,但是,抠门的毛病却愈演愈烈,现在已经发展到,别人花别人的钱,他都要心疼的地步。
  比如,面对着眼前的南宫,沈尚书这看一看,叹了口气,那瞟了一眼,又叹了口气。
  要知道,关于太上皇归京之后的居所,户部和礼部其实有过争论,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户部这边曾经提议,只需将南宫一侧的崇质殿整修之后,让太上皇入住即可。
  但是礼部觉得,这么做不合太上皇的身份。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