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院 > 历史军事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381节
  一张低矮的床榻,上头铺着厚厚的毯子,没有什么华丽的装饰,只有一个书架和几卷书做点缀。
  地上铺着毯子,旁边燃着火盆,正中间是一个案几,后头是一个低矮的墩子。
  太上皇穿着一身略显破旧的橙红色窄袖过肩龙纹袍,就坐在那个墩子上头。
  在案几后头,站着四个打扮朴素的女子,看年纪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不等,其中有两个是汉人,两个是蒙人。
  这是也先派来服侍太上皇的,那两个汉人女子,也是被从边境上劫掠过来的,因为面容还算姣好,所以被送过来侍奉。
  粗粗的打量了一番,朱鉴便发现,太上皇已经和他早两年前陛辞时所见的意气风发大有不同。
  上次他来的时候,也先并没有让他见太上皇,都是袁彬居中传话,所以实际上,这是在土木之变后,他头一次见到太上皇。
  和印象当中相比,如今的太上皇,整个人消瘦了许多,才二十几岁的年纪,鬓间却已经多了点点斑白。
  所幸精神还算健旺,眼瞧着朱鉴等人进帐,脸上不由绽出一丝笑容。
  “臣右都御史朱鉴,礼部侍郎李实,大理寺少卿罗绮,叩见太上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进了帐中,三人的神色均颇为激动,大礼参拜,跪地叩首,如是再三。
  显然,见到他们的朱祁镇,心绪也颇不平静。
  在瓦剌一年之久,他能够见到的明人很少,熟悉的人就更少。
  前几个月,在伯都王和也先的陪同下,见了一次许彬等人,但是也没说两句话。
  这次,听说朝廷又遣派了使团过来,而且也先还答应让他们过来朝见,自然心绪难平。
  脸上不由自主的涌起一阵潮红,朱祁镇道。
  “好,好,诸卿一路辛苦了,起来说话吧。”
  于是,朱鉴等人恭敬的起身,侍立于一旁,旋即,朱鉴挥了挥手,示意跟过来的随从将几个箱子搬了进来,道。
  “禀太上皇,此乃圣母及端静皇后命臣等带来的棉服,衣帽,鞋靴等物,皆为端静皇后亲手缝制,请太上皇御览。”
  当下,哈铭便那几个侍女,将箱子打开,捧出其中的袍服,送到了太上皇的案前。
  朱祁镇伸手触了触柔软的衣袍,看着上头所绣的龙纹,眼眶微微有些泛红,低声呢喃道:“皇后……”
  这一件件棉服,针脚细密,柔软服帖。
  看着这些,朱祁镇仿佛望见了深宫之中,一针一线的缝制衣帽的倩影。
  强忍着没有落泪,朱祁镇亲手将衣袍接过,小心的叠好,放在身旁,然后问道。
  “母后身子可还康健,皇后……还好吗?”
  这一句话,似蕴含着万千的情绪,中间那么一顿,带着浓浓的愧疚之意。
  不过这句问话,却让朱鉴等人有些为难。
  看着太上皇的样子,朱鉴一时有些犹豫,但是最终,他还是道。
  “回太上皇,圣母一切安好,端静皇后……凤体略有抱恙,太医已在医治,也请太上皇不必忧心。”
  第478章 太上皇您多少有点不知好歹了……
  再怎么说,朱祁镇也是当了十几年的皇帝的,见过的大臣,经历过的奏对不计其数。
  只一瞬间,他便察觉到了朱鉴的遮掩之意。
  当下眉头一皱,他越过朱鉴等人,直接望向了后头的袁彬,问道。
  “袁彬,此次回京,你可见了太后和皇后?刚刚朱卿说皇后身体抱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话问的口吻严厉,帝王威仪尽显。
  袁彬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敢欺瞒虚言,只得老老实实道。
  “回陛下,臣回京后,曾蒙圣母及端静皇后召见,皇后娘娘她……她现下左眼近盲,腿脚也不甚灵便……”
  这话说的含含糊糊的,却让朱祁镇越发的着急,从座上霍然而起,厉声问道。
  “怎么回事?朕出京时,皇后明明一切安好,如今怎么会左眼近盲,还有,腿脚不灵又是何意思?郕……宫里的那帮奴婢,怎么伺候的?”
  朱祁镇和钱皇后的这桩亲事,虽是张太皇太后一手安排的,但是朱祁镇自己,对此却并没有任何异议。
  相反的,他和钱皇后颇为情深。
  这一点,和他的父亲宣宗皇帝,简直大相径庭。
  当初,朱祁镇刚一出生,宣宗皇帝在高兴自己终于有了长子之余,立刻就着手开始准备扶正孙贵妃。
  朱祁镇自己,是宣德二年十一月出生。
  当年十二月,宣宗元后胡氏就在宣宗敕令下,主动上表辞去中宫之位。
  要知道,当时的胡氏,已经育有两位皇女,并非不能生育,但是宣宗依旧一意孤行。
  转过年来,朝廷刚一开印,宣宗就命礼部开始准备册封仪典,二月赐名入玉碟,三月正式册封太子。
  于此同时举行的,还有孙氏被册封为皇后的仪典。
  以朱祁镇出生为起点,算上朝廷封印的将近半个多月,满打满算也就一百多天的时间,废后,赐名,册东宫,立新后,全都搞完了。
  可到了正统朝,直到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之时,他的庶长子朱见深,已经快两岁了。
  而此时的钱皇后依旧一无所出,连个公主都不曾诞下。
  即便如此,朱祁镇也依旧不肯册立东宫。
  所为者,就是心心念念的,希望钱皇后能为他诞下嫡子,不要重蹈胡皇后的覆辙,可见二人的夫妻之情。
  尤其是在这个时候,面前还放着钱皇后一针一线,寄托着情思的衣袍,睹物思人之下,朱祁镇更是心绪难平。
  一时之间,差点脱口而出要怪罪“郕王”,所幸,他到底还是最后收住了口。
  但是这股怒意,却是实实在在的。
  见此状况,袁彬身子一颤,立刻跪了下来,叩首道。
  “陛下息怒,娘娘的身子,太医已在尽力医治,宫里圣母也数次吩咐,要好好侍奉娘娘。”
  “只是无奈娘娘忧心陛下,自去岁陛下北征,娘娘便夜夜难以安寝,土木军报传回京师之后,娘娘更是忧思虑重。”
  “为了让陛下早日归朝,娘娘一边为陛下缝制各种冬衣靴帽,一边在佛前日夜诵经祈福,常常一跪就是一夜。”
  “冬季殿中寒凉,娘娘因忧心陛下在迤北的近况,又时常哭泣,日子久了,眼睛便视物模糊,右腿也……不良于行。”
  越说到后头,袁彬的声音越小。
  朱祁镇愣愣的听完了这些话,神色一阵复杂,跌坐在低矮的座上,身子都微微有些发颤,双手扶着案几,久久无言。
  帐中就这么安静下来,朱鉴等人也识趣的底下了头。
  不知过了多久,这位太上皇的情绪总算是恢复了一些,拿起身旁钱皇后亲手缝制的龙袍,轻轻的抚摸着,闭着眼睛道。
  “是朕之过,迤北亲征,皇后曾劝过朕,朕未能听谏,皇后却毫无怨言,命其嫡亲兄弟二人,随朕出征,护朕左右。”
  “土木之时,钱钦,钱钟二人,冒死为朕突围,遭虏所杀,朕在迤北,又令皇后忧心至此,实为朕之过也。”
  直到这个时候,朱鉴等人才敢稍稍舒了口气,对视一眼,朱鉴上前道。
  “太上皇当保重龙体,娘娘心心念念,便是太上皇能早日回京,和娘娘重逢,当此关键之时,陛下更当保重,方才对得起娘娘日夜为陛下诵经祈福。”
  深吸了一口气,朱祁镇总算是将心绪慢慢平复了下来,停了一停,开口道。
  “前日袁彬回来,已将京中诸事对朕说明,去岁朕率军出京,非为游猎私己之事,乃为天下生灵,躬率六军,征讨迤北。”
  “不意兵败垂成,被留在此,实因王振、陈友、马清、马云所陷,前次许彬等人来谈,也先有意送朕回京,却被喜宁所阻。”
  “如今喜宁既被凌迟,朕亦深有所慰,朕弟祁钰,受命于危难之时,得登大位,守朝局安民心,实乃社稷之君,宗庙之福。”
  “尔等此番迎朕回京,朕当不预朝务,待见了圣母与……与皇帝,着朕守祖宗陵寝也好,做百姓也好,都是妥帖安排。”
  “若朕久在迤北,大明瓦剌必再起战事,十数年间必难安宁,朕身不惜,祖宗社稷天下生灵却重。”
  很明显,长达一年的迤北生活,已经磨平了这位骄傲的正统皇帝。
  冷静下来之后,朱祁镇依旧清楚地明白自己真实的处境。
  在他看来,自己归朝最大的阻力,恐怕正来自于当今的天子。
  因此,面对着朱鉴等几个使臣,他再次表示了自己的态度。
  不过这番话,朱鉴早已听袁彬在武英殿中转述过,沉吟片刻,便道。
  “太上皇放心,来时今上曾嘱咐我等,务要竭尽全力,迎上皇归朝。”
  于是,朱祁镇略略放下心来,问道。
  “昨日伯都王来说,你们已经和也先谈了,他怎么说,什么时候安排送归?”
  提到这桩事情,朱鉴等人的神色有些为难,似乎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片刻之后,一旁的罗绮开口禀道。
  “回太上皇,一切都好,只在贡使人数上,我等和也先略有分歧,已定下了过几日再谈,此事一旦谈妥,也先说不日即可送归。”
  这一下,太上皇的脸色顿时有些难看,不过还是压着脾气,道。
  “既然如此,你们就不要过分坚持,贡使多少不是什么大事,早日让也先同意迎复,才是大事。”
  这……
  罗绮踌躇片刻,不敢答应下来,朱鉴也有些犹豫。
  见此情况,李实想了想,上前道。
  “来时,听袁将军说,也先每五日进牛羊各一,以为上皇所食,殊无米菜。”
  “昔者陛下居于九重,锦衣玉食,珍馐美馔,迤北服食恶陋不堪,想必上皇甚不习惯,臣此次前来,携有大米数石,欲进之。”
  这话题转移的未免有些过于生硬,朱祁镇的脸色越发不好看了,摆了摆手道。
  “饮食之类皆小节也,现今要紧的,是迎复大事,需得好好商议。”
  闻听此言,李侍郎抬起了头,神色也变得郑重起来。
  见他这个样子,朱鉴和罗绮脸色一变。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