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院 > 历史军事 > 抚宋 > 第1487章
  “可是朝廷不许呢!连乐捐都不许。说是朝廷收了大家的税,就该保卫大家呢!”
  “所以你们说,这样的朝廷,谁不拥护呢?”张任笑着道。“咱们当兵的,愿意为朝廷抛头颅洒热血,当老百姓的,愿意倾其所有相助朝廷,你们说说,这场战争,有什么理由咱们打不赢呢!”
  “便是那些当官的,也想努力打赢吧,这样他们也都可以升官嘛,知县变知州,知州变巡抚,巡抚变总督,真要灭了辽国,那地盘可是扩大了好几倍呢,现在咱们大宋的官儿可还够用吗?”有人大笑起来。
  “你也想弄个将军当当吧?”
  “我啊,要是不死,能当个虞侯就心满意足了,将军,那是不敢指望了!”
  大家的气氛瞬间便热烈了起来。
  说句老实话,以前他们对于战争胜利的信心虽然也很足,但你要说为什么觉得会打赢,他们是说不清个所以然的。像老兵陆伍一便想得更多,因为他经历过失败。但今天张任这么细细地给他们一分析,大家倒是恍在大悟。
  这便叫做上下一心,其利断金吧!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实力!
  光有勇气,没有实力,那也是枉然。
  你赤手空拳却又勇气百倍地冲向全身甲胄手握利刃的敌人,那不叫勇敢,那叫愚蠢,死了也不会有有怜惜。
  勇气与实力相匹配,再加上一个高效的指挥系统与后勤供应系统,再制定上一个切实可行的,与时俱进的作战进划,那么再差的结果,也可能只是不赢。
  萧诚的数年努力,进步的可不仅仅是江宁新宋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在人心之上,萧诚更是花费了太多的精力。
  家国情怀,民族大义,这些以前大家都不太意的东西,正被他一点一点地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渗透进每个人的人心。
  现在,终于能看到一点点的效果了。
  至少除了像周洪这些曾经受过苦的人支持战争之外,在南方,从来没有受过大的战争荼毒的人们,也开始觉得他们应当去收复故土了。
  进步只要开始,便不会停止。
  就像是一个在下坡之上滚动的车轮,他必然会越来越快,最开始的时候,还需要萧诚想方设法地去推动,但只要他滚了起来,便然会势若奔雷,不可阻挡。
  第一步,防守反击。
  第二步,收复故土。
  第三步,开始北伐。
  第四步,一统天下。
  每完成一步,都会让这个滚动的车轮的速度再一次的加速。
  第七百零六章:突出部
  张任官任副指挥使,手下有六个战营,三千余人的规模。在过去,这也就是一个统制能带领的兵马数量,而一个副指挥使麾下,一般会有好几个统制,能指挥上万甚至更多的军兵。
  但到了江宁新宋时期,这个数量便大大缩水了。
  通过军事改革以及募兵法的正式实施,厢军的彻底取消,新宋的军队规模大大缩减。
  老宋时期,号称禁军八十万,厢军更是多达数百万人。
  现在,整个禁军的数量,加起来也不到三十万人。
  而其中的二十万人,便部署在了与辽国以及其仆从国的对抗前线。
  人数虽然少了,但战斗力,却是在急剧上升。
  在萧城看来,现在的新军,任意抽调一支出来,也许还是比不上当年大国统带的那支广锐军,但是,也足以达到河北边军的水平。
  而当年所有的河北边军加起来,也不过五万人左右。
  至于京城周边的上四军,说是全国精锐抽调,但打起仗来当真是不敢恭维,萧定十骑破百骑以前后来王柱带着一哨步卒又干翻了上四军百多名步兵便可见他们之间的差距。
  所以在萧诚看来,现在的三十万新军战斗力,已经是超过了当初整个老宋的战斗力。
  更何况,还有诸多新武器的加持。
  军队数量少了,但在军队上的花费并没有降低。
  过去老宋拿来养八十万禁军和数百万厢军的军费,现在被萧诚一股脑地用在了新军身上。
  刨开军晌、各种津贴、赏钱等之外,大量的资金被用到了军队的训练、装备上,这使得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宁精勿滥,是萧诚治军的一条原则。
  滥竽充数的军队,在关键的时刻,不但救不了命,还有可能坏大事。
  倒不如将这些不保险的都拿掉,这样至少有一样好处,心中有数。
  总体上看起来,军费的花销并没有降低,但如果从全局盘算下来,新宋其实仍然在许多隐性的花销之上,被大量地节省了下来。
  比方说军队的后勤供应体系。
  因为军队的大幅度减少,使得后勤供应体系也相当的减少,在这个人扛牛马拉的时代,为上百万人提供后勤供应和为三十万人提供那完全是两个概念。
  特别是在战争时期,这个差距会更明显。
  以前要一百万人才能做完的事情,现在三十万人便绰绰有余了。
  如此总体算下来,竟然还是大大节约了财力。
  当然,诸如司军超为首的老派官员们担心军队数量太少会出事,会抵挡不住辽人的进攻的担心,也只能在接下来的战斗之中来检验了。
  过去养着数百万的厢军,是老朝廷避免百姓成为流民,成为祸患的一种手段,说白了就是朝廷拿钱养着这些人,然后官员们又将这些厢军变成了自己赚钱的工具或者拥人,反正是朝廷养着,他们连工钱都不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