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院 > 历史军事 > 抚宋 > 第917章
  自己也曾问过老师,书本上那些先贤哲人们,是不是说错了?
  要不然,老师在施政的时候,为什么不按他们所说的去做呢?
  因为赵安亲眼看到,老师现在管理的这片土地,老百姓们似乎过得很不错,至少比他最初来到这里的时候,好得太多了。
  犹记得当初刚来贵州路上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破烂和无数的衣不蔽体食不裹服的人,与自己当初的惨状有的一比。
  但这两年,这种情况,却是愈来愈少了。
  这两年每一次跟着老师出去,看到的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鸡鸣狗吠,牛羊成群,那些衣着仍然粗陋的人,脸上却多出了许多的笑容。
  别的不用说,至少很少再有面黄饥瘦满脸菜色的人了。
  挨饿的滋味可真是不好受。
  当初逃难的时候,自己挨过饿。
  王柱明明有一身高明的功夫,还有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刀,但却从来不跟去抢去夺,除非有人抢到他们的头上,王柱才会还手。
  不抢不夺不偷,这是王柱的原则。
  所以那一路上,两人都是挨过饿的。
  那一路行来,虽然赵安年纪很小,但对他的影响却是极大。
  原来那就叫处世原则。
  老师的解答也很有意思。
  他没有说先贤哲人们说错了。
  他只是说,此一时,彼一时。
  先贤们当初遇到的情况,与我们现在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所以处理的方式自然也就不一样产。
  我们要现解的,是先贤论述们的要义、核心,那才是真正的好东西,可以称之为道。
  而解决问题的手段,只能称之为术。
  我们遵遁先人们所说的道。
  我们改变的是术。
  时代在进步,如果因循守旧,死守过去的那些手段,就必然不能适宜现在这个时代的发展,就会出乱子。
  所以,要因时而动,因势而动。
  老师说他现在所运用的某些手段,到了自己这一辈,也许就行不通了。到了那个时候,自然又会有新的东西、新的手段来替他。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虽然中途会有波折,但绝不会倒退。
  最多不过是呈螺旋式上升。
  在遵循道不变的情况之下,手段,是可以灵活选择的。
  “老师,今天是不是有什么喜事?”赵安看着萧诚问道。
  萧诚哈哈一笑:“小安到底是长大了一些,都会察言观色了。今日倒的确是有喜事,而且还不止一桩。”
  赵安仰起小脸,等待着萧诚继续分说。
  “第一件事嘛,是私事!”萧诚笑着道:“你师娘有身孕了,再过上七八个月,你就要有一个师弟或者师妹了。”
  “恭喜老师,贺喜老师!”赵安雀跃不已:“难怪老师如此高兴呢。”
  萧诚大笑,今日江映雪身子不适,刚好孙靖在贵阳跟萧诚说事,顺便请这位久付盛名的国手替江映雪摸了摸脉,这一摸,就摸出了一个大喜讯来。
  “第二件喜事嘛,就是大理那边的事情!”萧诚摸着下巴道:“不过那边的事情,杀伐太盛,你呢,倒是只需知道事情于我们大宋大大有利就可以了,最多还要个一两年,我们便能将其收入囊中,大宋疆域将再次扩大。”
  董羡攻破了善阐府,十余大军一涌而入。
  善阐府的下场可想而知。
  昔日最为繁华的大理国都现在已经沦为了人间地狱。
  高氏被复仇的董氏、白氏等族灭。
  便连高迎祥在善阐府的妻小,也被杀红了眼睛的联军,杀了个一干二净。
  而董羡在善阐府还没有站稳脚跟,听到这个消息几欲疯狂的高迎祥已经率着边军杀了回来,两军在善阐府外交锋数场,高迎祥虽然大获全胜,但却没能一鼓作气杀入城中。
  而联军也终于回过了气来,董羡立即重立了一位段氏皇族子弟为新皇帝,便以新皇帝的名义向大理各地发出了勤王诏命,一时之间,盘踞各地的豪强势力闻风而动,纷纷起兵向着善阐府这个风云汇聚之地而来。
  帮谁也不说,可以边走边看风色,但这样的大场面要是不去,必然会少了一次发达的机会。
  整个大理,已经乱成了一团。
  而这,也正是萧诚想要看到的。
  由统计司知秋院推动甚至掌控的一些队伍,也夹杂在其中,向着善阐府进发,而大和尚慧远,依旧穿梭各地,凭着他的身份,所到之处,不管是那方面的军队,都对他欢迎有加。
  这样的乱世,或者也只有佛佗,才能让他们的心灵有所寄托。
  “老师,我们大宋真就只有这么大一点点吗?”赵安转动着地球仪,将大宋的那一面对准了萧诚。
  中华可是中央之国呢,是礼仪之邦,是天下之率,可是在萧诚送给他的这个地球仪上,居然只占了那么一小块地方,比起辽国,都小了太多。
  “国土的大小,并不能完全代表着国力的强盛有否!”萧诚道:“小安,我们大宋与辽国相比,地盘是小了许多,不过为什么我们大宋,要比辽国富裕许多呢?”
  “不知道。”
  “这里就要说说有效国土了!”萧诚解释道:“辽国看起来地域无比广大,但你看他们所辖区域,荒漠,草原、苦寒之地占了大多数,而我们大宋呢,却大都是膏腴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