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院 > 历史军事 > 旅明 > 第349章
  至于老头的赡养问题,按例是由穿越国的民政部负责掏钱的,不会给村人添加负担。
  当天晚上,村民们百感交集地吃了一顿乔迁晚饭。看着桌上明亮的油灯,再看看地板上嘻哈玩闹的孩子们,于承德不由得默祈了上苍,感念了一番天无绝人之路。
  第264节 熟悉环境
  从于承德他们来到新家的第二天开始,各种培训就紧跟着来了。马主任和他的手下会轮流去给这些新人们上课,教他们“懂规矩”。
  包括排队,包括走路靠右行,包括大小便去公厕等等基本行为规范都是大伙要学习的。
  村民们尽管不适应,但是人离乡贱的道理他们还是知道的,所以没人有怨言——在码头上被士兵用刺刀顶住的那一幕明确告诉了他们,此地规矩大。
  埕尾村的30来个渔民们总共占了小区的七八间屋子。而就在他们入住后没两天,小区里陆陆续续又来了不少移民,很快就把剩下的房子给填满了。
  新人们接下来就在震惊中看到了一场名为“房子是怎样盖成”的剧目。
  大清早,一长串隆隆做响的各式煤气车开进了小区。被怪物吓得连门都不敢出的移民们,纷纷躲在门后偷偷往外张望。
  这些奇形怪状的铁兽各有各的用处。
  最先行动的是打夯机。喷着粗气,吱嘎做响的怪物用粗大的桩锤将已经平整过的土地又砸了一遍。于此同时,从车上下来的工人们开始从板车上卸载各种构件。
  接下来就是砸基桩。有着一副长臂铁爪的铁车,三下五除二中就将两排大腿粗的尖头木桩砸进了地面。
  这之后就是工人们的事了:各种各样的预制件都被陆续抬到了工地。在尖利的哨声和口号声中,工人们先是配合着将框架固定到了基桩上,然后就是安装地板这些固定程序了。
  传统的榫卯工艺使得房屋的主体结构很快就被搭建了起来,而各种规格的铁钉,木螺钉,卡扣又令整间屋子获得了必要的结构强度。
  一天。只用了一天时间,在于承德他们这排小屋的队尾,就多出来一间完工70%的同类。而当第二天屋顶和室内的几面墙壁被吊装到位后,到了下午,那间小屋已经在交接了:马主任这边把桌椅床铺都拉来了,屁股后面还有一家人眼巴巴地等着入住呢。
  于承德他们自然是赶紧上前帮忙:都是落难人,眼看着就是邻居了,闲着也是闲着。
  马明马主任用一把小巧的牛皮纸扇扇着风,笑呵呵地站在门前看着移民们搬桌抬椅,互帮互助。
  心情愉快的他不久后领着于承德他们去了工地。乡下人们于是终于借着这个机会,近距离看到了那些喷吐着黑烟的怪兽。
  站在工地边缘,兴致很高的马主任拄着腰,指着那一排已经打好了基桩的土地,开始给他的领民们挥斥方筹……
  而领民们在接受了一番爱国主义教育后,也很是对未来充满了信心。马主任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他只是把工地上正在干的一件件事情讲述了一番。
  现在于承德他们知道,铁爪车挖出来的那些壕沟,不是用来防备野人和海盗的,而是用来埋一种合抱粗的铁管,通自来水的——马主任说了,大概一年后就能通水。
  犹如听天书一般的新人们不禁开始咂舌:合抱的铁管埋地……往四周围的那些小区望一眼就能想象得到,此地的髡人老爷们是何等的有钱了。
  马主任看把土包子们镇住了,下一刻他还洋洋得意地告诉他们:用不了多久,码头区那种明亮的玻璃窗就能安装到大伙屋里了!
  ……街道办主任的工作是很忙碌的。不但要应付平日里的各种琐事,还要重点关注新来的移民。这些人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又面临着一种半软禁的生活,最是需要人排解和安慰的时候。
  而马明同志则是一位很负责的街道办主任。
  他在最近一段时间里,不但多次上门嘘寒问暖,和新移民们讲未来,拉家常;还经常出面为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调解纷争,解释政策。
  没过几天,和蔼可亲的“马里长”就成了这些新移民们无话不谈的知心大哥。
  ……
  一晃半个月时间过去了。
  和那个贫瘠,充满危险的小渔村相比,新小区不啻于天堂。所以总得来说,于承德他们对新环境还是相当满意的。
  而在第15次用红外温度计测量完这些人的体温后,马明知道,该是他出报告的时候了。
  通常来说,当15天的观察期过后,如果新人没有出现发热体征,那么就可以安排工作了。当然,监测体温的程序是不会停的,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然而新人们永远不会知道的是,他们在被分配工作之前,还有一道关卡要过:当地街道办主任的报告。这份报告非常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决定很多人的生死。
  在报告中马明要根据这些天摸底到的情况,对手下的新移民们做出评估。这其中上边最为关注的,就是新移民的宗族和社团状态。
  虽说穿越众一直以来都没有公开宣扬自己对封建礼法,宗族,缙绅这些东西的憎恶,但是生长在大员的穿越政权,毫无疑问是把上述这些东西当作死敌来对待的。
  不说,但可以做。
  自从某势力剿灭海盗后,这名声就算是彻底打出去了。与此同时,海对岸有一处世外桃源的故事也渐渐在大明沿海地区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