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院 > 历史军事 > 七零年代小媳妇 > 第110章
  “我对清然有信心。”
  苏越然笑了笑,有些无语的叹了口气,他看着苏一然,很想问他,能这样联系到学校,这样的商量这些要
  求,是不是找大伯帮的忙。
  他苏越然的事,找大伯,就是让大伯为难,但换成了苏清然,就可以了。
  苏越然这般想,其实是冤枉了苏一然,他只是找苏国盛要了介绍信而已,学校的事,是苏一然自己解决的。
  苏一然运气不错,有二中的校长来饭店吃饭,就见了一面。
  校长知道苏清然的情况后,很是感慨,大概是当老师的,都喜欢这种努力学习不放弃读书的学生,所以没怎么为难,只要苏清然考上了,学校就收。
  苏越然不再说话,苏一然却是劝了他一句:“你报考的是一中,我听说考一中很难,你自己多注意点。”
  县城的一中最好,其次是二中和一所子弟校,这些学校都有初中部,高中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初中部的学生,对本校的初中部学生要求不那么严格,只要想读,只要不是太离谱,基本都可以继续读,但对于苏清然苏越然这种情况,就特别难了。
  苏越然的初中,都不是在这三所学校的初中读的,而是托的苏国盛帮忙,找的另一个纯粹的初中学校转的学。
  苏越然听到这话,有些不高兴:“我知道自己的水平。”
  意思是他对考上一中很有把握。
  第四十八章
  江雎瑶的日子还算悠闲,平时就是采桑叶喂桑叶,无聊的时候就观察着这些蚕宝宝,自从蚕出壳以后,就是一天一个样,最神奇的大概是出生的时候明明是灰色,长大后,就慢慢变白了,而且随着长大越来越白。
  大概是因为照顾着这些蚕宝宝从小长到大,她现在倒是不怕这些蚕了,甚至觉得它们很可爱,一生都吃桑叶,然后吐丝结成茧子,最终破茧成蛾。
  这时候在燕城市那边的雎家和吴清月分别给她寄来了一封信,雎海波他们在信里表示已经安排好吴清月了,让她不要担心这件事。
  吴清月去燕城市的时候,江雎瑶把写给雎家的信直接给了吴清月,让吴清月直接带给他们。
  当时情况紧急,她只在电话里让雎海波帮一个知青安排工作,具体原因没说,雎海波能够那么果断的答应,或许一个原因是觉得无法帮江雎瑶回城,心里感到愧疚,这才对江雎瑶的要求如此重视。
  具体的原因,江雎瑶写在了信里。
  雎家的那些人看到信以后,对吴清月十分同情,同时也从吴清月口中得知了江雎瑶的生活,很是难受,但知道江雎瑶变得如此坚强和强硬后,又为她感到几分骄傲,感觉从前的那个小女孩已经长大了,现在可以独当一面。
  若不是那些坏蛋都有了恶果,雎家的人肯定不放心江雎瑶继续待在乡下。
  江雎瑶看了雎海波他们寄来的信后,又打开吴清月的信。
  吴清月现在已经安定下来了,住进了员工宿舍,在信里,她表示自己会好好过日子,现在的生活对于她来说就是天堂,她也会像江雎瑶要求的那样,好好学习,为以后做准备,与此同时,再三对江雎瑶表达了感谢。
  江雎瑶把信收好。
  雎海波他们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江雎瑶还是觉得自己让他们为难了,让她对他们有些愧疚。
  因此她在村里买了些蚕茧。
  这些村子养蚕的多,所以镇上和县城都有专门的收购站,随时都可以送去卖。
  但村子里养蚕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大家都不种棉花,因此全靠棉花票,但这棉花票也不是一直有,
  而且有时候拿到票也买不到,去排队买的时候,棉花早被抢了,所以这个蚕茧也卖给村子里,当然也不能说卖,而是拿工分去换,换来做蚕丝衣蚕丝被抵挡,抵挡冬日的严寒。
  这也是这里的冬天特别寒冷,大家也没有烧坑习惯,依旧没有人会冻死的原因之一。
  处理蚕茧是个麻烦活儿,具体的就是热水加草木灰之类消毒,然后把煮好的茧子取出来,一边洗一边把里面的蚕弄出来丢掉,然后把蚕茧开棉,做成蚕棉拿去晾晒。
  她弄了不少,晒干以后让王惜因他们一起帮忙,弄到县城去,寄给雎家的人,让他们可以一人做一件蚕丝衣服,为即将到来的这个冬天做准备。
  当然了,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忙,她在国营饭店请大家一人吃了一碗米粉。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山月村的农忙了。
  这个农忙,是真的很忙。
  收割麦子,挑麦秆去城里卖掉,收割黄豆,收玉米,割玉米杆,把土收拾起来,这边的活刚完,又得开始收割稻谷了。
  这时候的村民们,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晒粮食的坝子,灯彻夜开着,大家轮流去把收割好的稻谷用打谷机打出来。
  收割稻谷的时候,是真的争分夺秒,以求快点把谷子收拾出来,晒干放进粮仓里。
  因为天气太多变,一下雨就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倒霉的时候,就是慢了一步,就让稻谷在田里淋雨,这一淋雨,不知道会带来多少麻烦,稻谷会更多的掉进水里田里,稻谷本身会因为雨水增重,导致收回去的时候速度更慢。因此只能把人当成机器,连轴转,赶紧处理好这些农作物。
  江雎瑶他们这些养蚕的人,大概是最闲的人,她们也不好意思什么都不做,便在苏国盛的妻子蒋树萍的带领下,给大家烧开水,开水里放了些薄荷和糖精,用桶装起来,直接放到坝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