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安兰和叶锦溪收拾完屋子, 上工的知青已经陆陆续续回到知青院,前院也热闹起来了。安兰和叶锦溪拍拍身上的尘土,一起去了前院。
  李志强看见她们俩招招手:“小安、小叶, 来, 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咱们知青点的同志们, 以后咱们就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了, 咱们有苦共享、有难同当,一起为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跟原主记忆里相差不大, 男知青这边,除了今天跟她们一起来的林文清、王军、李强之外,知青点还有五个老知青,刘解放、郑向红、郭军伟、陈建刚都是省城来的知青,相比其他知青, 他们四个的关系更好一些。
  住后院的陆曜和白婷婷都是海市来的,他们俩是未婚夫妻, 向来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但从原主记忆里来看, 其实是白婷婷剃头挑子一头热, 陆曜是不拒绝、不主动、不承诺、不回应的渣男。两家都是从政,陆曜家这回除了他是走关系下乡, 其他人都下放到大西北戈壁滩上吃沙子去了。
  白婷婷家这次抓住机会反而更上一层楼,只不过白婷婷是个恋爱脑, 家里安排的工作死活不要,非要跟着陆曜下乡吃苦。
  只可惜痴情女偏遇薄情郎,她对陆曜掏心掏肺,陆曜却爱上了一个村姑, 错,是爱上了锦鲤村花。白婷婷这姑娘被陆曜伤透了心之后, 她两个哥哥来把她接回了城,结局应该还好吧。
  安兰总结了一下,这个小世界可真热闹,不仅是重生年代军嫂文,还是锦鲤村花甜宠文。
  女知青这边新来的就安兰和叶锦溪俩人,老知青除了搬到后院的白婷婷,前院还有六名女知青,分别是来自京市的顾雪茹,省城的韩芳、苏晓丹、赵倩倩,苏城的陈慧莹、陈慧莉。
  陈慧莹和陈慧莉是一对姐妹花,姐姐陈慧莹干活麻利、性子泼辣,在知青点很有威望,女知青这边的事务由她管着。
  陈慧莉比陈慧莹小两岁,比起姐姐她更活泼开朗,虽然有点傻乎乎的,但有老成的陈慧莹护着,倒也没被人算计了去。
  这个知青点里的人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没点儿子心眼哪能好好地在这知青点待着,不是受不了逃到那边去了,就是嫁给村里人搬走了。
  这种穷的叮当响的小渔村,但凡家里有点儿门路都不会来这里,当然这也不绝对,白婷婷是为爱下乡,跟她一起来的叶锦溪是为了牛棚里的某个人来的。
  相互认识了之后,李志强领着安兰、叶锦溪和新来的三个男知青去了大队部。大队长张国安看到他们敲打了几句,让会计张红旗给他们一个人发了二十斤碎籼米,五十斤红薯。
  告诉他们这些粮食一半是他们的下乡补贴,一半是生产队借给他们的,等夏收了是要还的。还让他们省着点儿吃,吃完了再想借是不可能的,得自己想办法向村民买。
  林文清他们面面相窥,他们的下乡补贴可是有将近二百块钱的,就分了这一点儿粮食还要让他们还一半?虽然心里不服气,奈何形势比人强,他们只能忍了。
  拎着装粮食的袋子回到知青点,把粮食放到厨房,袋子上写的有各自的名字。回来的路上李志强已经提点他们几个了,主食是各自出多少粮食然后一起蒸,出粮多分的饭也多,谁也不占谁的便宜。
  吃的菜一部分自留地里种的,一部分从村里换的。自留地是村里分给知青点的,大伙一起劳动,一起吃菜。从村里换的,分摊到个人,该谁多钱是多钱,新知青们听了也都表示愿意一起搭伙。
  第二天上工哨响起来的时候,安兰已经跑步回来了,轮值做饭的老知青陈慧莹和陈慧莉笑着跟她打招呼:“安兰同志起的真早,你这是跑步去了。”
  安兰点点头:“早上好,从小被我爸训着跑习惯了,一天不跑总觉得少点儿什么,咱们上工是每天听哨声吗?”
  陈慧莉嗯了一声:“是啊,不过这才吹第一遍哨呢,不用着急,等到第三遍哨子响了,就该上工走了,现在洗洗手过来吃饭吧。”
  安兰回屋洗手拿着碗筷,喊上隔壁的叶锦溪去了厨房,除了白婷婷和陆曜都到了。
  陈慧莹对安兰她们这批新知青叮嘱了几句:“农忙时知青点是一天三顿饭,农闲时早饭自己解决,只做午饭和晚饭。
  男知青轮值挑水、砍柴,女知青轮值做饭、烧水。上工哨第一遍时吃饭,大家都注意时间。
  你们刚来,干活时如果有村里的姑娘小伙子往你们身边凑,注意……嗯,保护好自己。”
  李志强说的更直白:“作为一个过来人,听我一句劝,不想娶或者嫁村里的姑娘小伙子一定要记得跟他们保持距离。否则被人赖上了,谁也救不了你们。”
  林文清脸僵了僵,他本想着在这小塘村继续发挥自己的长处,像以往在城里那样,哄着那些傻乎乎的姑娘们帮他干活、给他带饭呢。
  吃完饭各自洗自己的碗,安兰把碗放回屋里后,从包里拿出一顶自己编的草帽,又往兜里装了一副手套,和叶锦溪一起往大队部走去。
  小塘村以打渔赶海为生,村里的地不多,下田干活的事儿轮不到他们这群笨手笨脚的知青。
  她们这群新知青安排的活要么是跟着村里面的老人学编织修补渔网。至于那些老知青则大部分跟着村里妇女们一起处理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