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院 > 都市言情 > 非正常音乐家 > 第1315章
  这个时候,李少杰便再一次开始对项目进行布局。
  换成通俗一点的说法,那就是……
  拉赞助!
  这一下子就简单了。
  对李少杰来说,啥都缺,但赞助咱是真不缺。
  那么多音乐厅负责人手里都挥舞着钞票,打算给自己来点狠的。
  而教科文组织给与的“赞助”也很快就落实了。
  实际上,对教科文组织来说,李少杰这边的大动作,还真不耗费自己什么资源,而且,可以很好的进行世界范围的人文活动,基本上就是个“何乐而不为”的状态。
  基本上也就是李少杰汇报一个具体的操作模式,然后大佬打几个电话摇人,给联系一下,也没做什么更多的举动。
  人情的尽头总是摇人。
  很快,在资金的助力下,以及多方面的帮助下。
  新团队便拉了起来。
  毕竟。
  只要立意是好的,活动是可行的,成本与风险可控,并且能带来巨大的声望价值。
  很少有人会拒绝。
  甚至可以说,这种事儿找上门,那就是天上掉馅饼。
  听到了具体内容后,基本没人犹豫。
  这不是夸张。
  甚至于这些人的态度清一色的觉得,拒绝的人,那很可能脑子多少掺点泔水。
  ……
  与此同时,各方排练抓的便更紧了。
  日子一晃而过,转眼间便又是半年。
  半年又半年,这个半年说句实话,工作任务堪堪开展。
  相对于以往的进展神速,这种速度似乎显得有些慢。
  但这都是错觉。
  如此巨大的体量,几乎业界内顶尖力量动员了相当一部分的情况下,这种进展速度那都已经可以说是奇迹了。
  别的不说。
  单单是租借世界范围内的各地名胜古迹,历史遗迹等国家级观光景点,半年之内能选定完成,租借完成,这都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并且,涉及到的乐团也实在是太多了。
  李少杰还真就是亲力亲为。
  内容的设定也十分的丰满。
  但换而言之那就是……工作压力呈几何倍数的攀升。
  比如,在德国。
  选择的自然是柏林爱乐乐团。
  至于地点,则是吕贝克汉萨古城。
  诚然,这里不是一个演奏的好地方,更不适合大型乐团的演奏。
  这里的声学条件几乎为0。
  因为要演奏,基本只能在外部,要么就将乐团拆分进内部,才不至于变得拥挤。
  甚至于李少杰觉得,可能在音响效果的录制上,还是选用音乐厅,只在这些地方拍视频算了。
  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现场实音。
  可能效果不是那么完美,但以李少杰对声音的敏感,以及对乐团的驾驭能力,不少人仍然对李少杰信心十足。
  毕竟。
  这颗来自12世纪的明珠,在人文上的意义,要远比纯粹的音响效果来的更重要。
  传播世界大同的人文思想才是本次动作的宗旨,也是教科文组织愿意支持的理由与原因。
  灯塔在这方面无疑是极其吃亏的。
  因为什么杰哥不想说,但大家都懂。
  看一眼隔壁的希腊。
  虽然乐团水准可能赶不上灯塔。
  但人家有帕特农神庙。
  这感觉大概就是……
  “我们有波士顿交响!”
  “我们有帕特农神庙。”
  “我们有芝加哥交响!”
  “我们有帕特农神庙。”
  “我们有纽约爱乐!!!”
  “我们有帕特农神庙。”
  “你tm能不能不要提帕特农神庙!!”
  “……我们有赫菲斯托斯神庙,有奥林匹亚宙斯神庙,哦他们属于伟大的雅典卫城。”
  “……”
  像是帕特农神庙这种古建筑遗址,与圆明园很类似。
  受到过损毁,是人文一大创伤,忠实的记录了人类如何用野蛮去玷污文明。
  但到现在,依然算得上精妙的回声音响效果,也向人阐述了,什么叫做人类文明的智慧。
  当然,不止这么简单。
  最舒服的或许当属意呆利的大兄弟们。
  有着全世界最优秀的古典音乐水准之余,人家还有古罗马角斗场。
  这基本就是双倍的快乐了。
  当然,掺一点“私货”那也是不可避免的。
  此时不搞事情,什么时候搞?
  最快乐的还属国内。
  最终汇聚世界的地点,在故宫。
  或者说,是在太和殿。
  威严古朴,端庄大气的太和殿,场地极大。
  用以安排全世界各乐团以及演唱家们进行一个史上最强演出,做一个史上最强的场地。
  那绝对是最合适的。
  而且多少能找回点历史巅峰的感觉了。
  至于这地方过大,人过多,到底能不能看得清指挥……
  这个无所谓的。
  因为李少杰压根没打算真就按照音乐厅的规格与细腻度去进行如此之大范围的指挥。
  这不现实。
  而且也属实没必要。
  放在室内的单个交响乐团的话,表现的是你指挥家个人的独特魅力,以及不同乐团不同的表演风格。
  但如果放在真正宏观的尺度上,这些东西是需要有所转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