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院 > 其他类型 > 夫郎是星际雌虫 > 夫郎是星际雌虫 第106节
  “这是好事。”
  刘樊看看章言,还什么好事。章言起了这个头,其他人跟风劝诫,弄得朝堂一片乱糟糟的。皇上要是治罪,章言肯定首当其冲。文官们达到了目的,也不会感谢他。可以说是两头不是人。
  本以为章兄会京是要大展拳脚的,没想到竟先和皇上杠上了。难不成是因为皇上把他放到了清闲的礼部,章兄怀恨在心了?
  “章兄,你是不是在闽南过惯刀尖舔血的日子了。”刘樊小声附耳地说。
  章言见刘樊这样关心他,也不卖关子了,“我去上奏,总比被一群老大臣当着面请命的好。”
  破而后立。
  刘樊眼睛一亮,章兄还是皇帝的人,没让君臣分赃不均闹翻,章言是为了给皇帝破局。想到愈演愈烈的朝堂和将来的局势,刘樊忍不住在心内唾了自己一口。
  章言来礼部哪里是来养老的,愈方宴分明是又要搞一个大的。
  他的悠闲生活马上就要一去不返了。于是把心一横,“章兄,我来帮你!”
  章言诧异,“刘兄,你不是想要明哲保身。”
  “自家内部都着火了,还怎么保。”刘樊幽怨地看了章言一样,觉得有章言在礼部,礼部的氛围都要改变了。
  章言面上不显,心中对刘樊的仗义非常感动。
  七年前刘樊明知道会得罪丞相,还是坚持为他作证。现在知道他要做的事情,会成为举朝公敌还愿意帮他。
  他其实没有选择。
  当初顺利出京,侍郎府在明面上保他,暗地里却是皇帝给了方便。临别前便宜师兄给他传话时,皇帝说对他的要求不高,只要求他将殿试上所写内容实现。
  皇帝这些年已经把台子抬得差不多了。
  他这个做刀的人也该发挥作用了。至于上次升迁时不回来,是因为位卑到了京城发挥不了多少作用,才又在闽南府留了三年,攒功绩和政绩。
  但刘樊是有选择的。
  他可以像他们的座师赵学海学士一样混资历。
  现在竟然因为他,要进入这一趟浑水。
  “章兄,我这些年没有做出成绩,你许是不相信我。若咱们两家关系能更进一步,亲上加亲……”
  “滚!”
  刘樊荣获十多年来第一个逼章郎中口出脏话的人。
  在禁足的三天里,章言每日都会给皇帝上折子,让刘樊帮他送上去。第一封奏章,从皇帝少年登基许丞相如何辅佐他,到皇上如何与许丞相建立深厚的军情之情,见许丞相犯错误,心中不忍责罚丞相,又觉得愧对百姓,日日处在煎熬之中,但许丞相还是辜负了帝恩,他替皇上觉得不值,心疼皇上。
  章言的这个折子通过了通政司,经过了相关人员的抄录,刘樊得知章言竟然在奏折上写了这么肉麻的东西,好像雷劈了一样。
  这还是他认识的章兄吗?
  真的没有换了一个人,或者鬼上身吗。
  不过,等见到蓝因,刘樊的疑惑顷刻消失。嫂哥夫这样的鬼见愁,谁敢上他夫君的身。
  让刘樊更吃惊的是,皇上谁的折子都没有回,偏偏回了章兄。竟然说章兄是他的知己,写的比章兄还要肉麻。
  刘樊觉得世界变得好快。
  仅仅一天,这对君臣的关系朝着诡异的方向进展了。
  当天知道皇上回复章言什么内容的某些人,恨不得把自己的奏本捧到皇上面前,让皇上看看,他们比章言更谄媚、更会说话、更能体察圣心、更能担任知己这个角色。
  章言第二天的文章写了一些不忍见旧物让自己触景生情的小事,对皇帝不想再封丞相的事情从心中表示了理解。丞相虽然是皇上的臣子,但因为先帝托付陪皇上走过少年时代,对皇上而言是亦师亦友的存在。丞相背叛皇上,比他因为往事不堪回首而逃避旧物,伤痛更深。
  皇帝给他的回复是卿家知朕深矣,还让人给章言送了一份伤药,非常关切地询问他上次罚跪有没有伤到他。
  刘樊觉得牙酸死了。
  关注这件事的大臣,对章言写的内容不那么关注。觉得章言无非是觉得自己得罪了皇帝,想要打感情牌挽回圣心。
  让他们关注的是,他们这么多人的奏折皇上都留中不发,为什么偏偏只回复章言一人。
  言语还甚是亲密。
  他们竟不知道这对君臣的关系这样好。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难道是因为十全贡茶。但皇上虽然对十全贡茶赞不绝口,夸奖的只是茶叶本身,根本没怎么提过章言夫夫。
  只在有人眼红蓝因可以为皇室供应十全贡茶九美茶弹劾他们时,只说了一句蓝因让宝物显露人世,允他经营是他这样能为之人的嘉奖,维护过一次。
  皇上每次夸奖十全贡茶的时机恰好都是章言在外头搞事的,是巧合吗?真的不是在夸赞章言?
  章言不知道外边的因为他和皇帝的“君臣和”脑补了什么,外头刀光剑影,蜗居家中的他正在写第三封奏折。前面两本感情铺垫够了,接下来该“劝”皇帝组建内阁了。
  将权力交于一人之手而没有制约是非常危险的,如丞相失去敬畏,从先帝看重可辅佐帝王的贤臣变作国之大蠹,皇上久久不立丞相,将该由丞相做的事情自己代劳,一旦如这次病重,相关官员找不到主事之人,国家的大事则不能推进,不仅影响百姓名声和朝廷威仪,严重时还会危害朝廷安全。若丞相这个这一职位让皇上心酸难耐,何不建立内阁,择取几位大人共同承担丞相的职责,百官不能决断之事先奏内阁,内阁商议以后再请示皇上。
  章言将厚厚的折子写完才吹灯睡觉。
  临睡前心中不禁感叹,他们这位皇上出生的时机不对。若像朱元璋一样是开国皇帝,百废俱兴之时想改变一些古老的制度其实比较容易。他又没有朱元璋的杀伐果断,想要做成这一件事一开始必定要对领头的那些人让出一些权力。
  内阁成员就是这次投石问路的路。
  章言的这次的折子送上去,皇上解除了章言的禁足。让他上朝陈述自己的想法。章言这次三上奏折劝诫皇帝组建内阁之事,史书上称为章郎中三劝世宗皇帝。
  *
  作者有话要说:
  第141章 太子太傅
  章言的禁足一结束, 皇帝立刻就把他提到了金銮殿上,让众大臣讨论他的第三次奏折。
  丞相制度在文臣武将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拥有政治抱负的士子, 莫不存着位极人臣的想法,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想法。皇帝为了平衡各方势力,让步出很大的利益,但反对者仍然众多。
  为了确保内阁顺利组建,章言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在朝堂之上力战群儒,将与他们相异的意见, 一一有理有据的驳回。遇到倚老卖老仗着年龄比他大官职比他高轻视他的, 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反击。
  在这期间有两三个老大人气得要撞柱, 章言靠着强大的精神力, 先一步察觉了他们的动作, 及时将人拦了下来。顽固守旧派又被他气晕的,他给人赔礼道歉, 再一遍遍地解释内阁这个新兴事物是什么, 直到对方了解了他想做什么。
  守旧的人永远比维新的多。
  为了营造舆论,他去信了不少隐士大儒致仕官员请人声援,在信中恳切地说明了内阁的作用。内阁的出现是为了替代丞相, 百官遇事不决提交内阁, 内阁直接对皇上负责。内阁成员七人人,可以避免一人独断带来决策的失误,皇帝居中裁断,既维护了君主的权威, 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错误的政策, 让底下的臣子群策群力。
  章言并没有掩盖组建内阁分散相权集中君权的目的, 好处也很明显, 权力互相制衡,君主地位超然,朝堂安稳,臣子可放心出仕为官,天下、百姓随之大安。
  随信去的,还有蓝因研究的高档茶叶。
  章言发出的信有上百封,送出去了好几千斤茶叶。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得到了两位重量级人士的支持。
  一位是历经三朝的帝师顾颐,他是先帝的老师,皇帝年幼时曾给他上过几节开蒙课。顾帝师认为内阁会使朝廷办事效率底下,但权力制衡互相监督可以使官员时常警醒自己,不让野心膨胀,不失去对君主对百姓的敬畏之心,尽心王事,瑕不掩瑜,对此十分支持。
  另一位是江南书院的大儒林长生老先生,林先生门生故旧遍布天下,却栽在了蓝因的茶叶上。因为向蓝因求茶和章言夫夫结识,双方以茶会友不以利益相交。林山长是个豁达有远见之人,组建内阁的事一出,他就找到了症结所在。
  一项制度兴起消失,和那个时候的□□势密切相关。内阁出现,是因为丞相制度威胁了皇帝。等到内阁制度腐朽,又会有新的东西代替它。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不管是人、制度还是其他的事物,都是在创造、改良、毁灭的圈子里循环。
  他们这些人能做的,不过是顺应潮流。
  林先生不抗拒内阁,又有蓝因的贿赂,出声表达了对组建内阁的支持。
  有这两位领头,书生学子还有不少文臣都安静了下来,不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真正去思考内阁的职能和作用。
  分析的越深越骂章言是皇家的狗腿子。
  搭建舆论环境的时候,章言没有少拜访有资格进入内阁的重臣去游说他们。本来章言这样从四品的小官是没有资格是一二品的大员一起议事的。但因为皇帝的支持,在把章言推出来后,对他表示了看重与亲昵,时常给与赏赐召见,让章言在群臣中获得了超然的地位。
  那些高官在心中再怎么觉得他是佞幸,还要好生好气地把人请到家里。若是不能阻止内阁建立,他们这些有阁臣资格的人,自然是要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的。
  文人安抚了,武将不能不管。
  丞相制度和文臣的干系比和武将大,但不是和他们完全没有关系。让他们眼睁睁看着文臣们分割原先属于丞相的权利,自己什么都没有还不捣乱,几乎不可能。
  章言向皇帝建议,内阁七个位置,五个给文官,一个给武将、一个给勋贵,皇帝采纳了他的提议。
  那段时间,章言的亲友、吏部侍郎府、礼部的大人都给了他许多实际上的支持。
  刘樊那段时间每当上朝的时候就非常担心章言,既怕他发疯在朝堂上咬人,又怕章言遭人围攻陷害。但章言那个狗东西和上头坐着的那位一唱一和配合的非常好,躲过了许多麻烦不说,还坐实了自己宠臣的位置。
  这让刘樊觉得他以前认为这两位君臣不和睦简直是个笑话。
  因为蓝因的存在,刘樊最不担心的就是章言遭刺杀。但他这次发现,章言那个狗东西能逢凶化吉不完全靠的是嫂哥夫,他自己对危险就非常警觉。威胁还在几十米之外,他就已经预料到了。
  刘樊对章言这个本事非常好奇,还专门上门去请教过,结果章言对他藏着掖着不说,还说自己是看到听到的。
  刘樊不信。
  觉得章言就算耳目再聪明,总不能从街边卖小吃的脸上看出人家不是好人吧。
  但章言咬定了就是这样的,气的刘樊差点想和绝交,甚至已经放弃了将来让儿子再迎娶章家那个宝贝蛋的想法。
  但他这个做爹的争了口气,自家儿子却不争气。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天天往地往章家跑。他喜欢那颗蛋,但人家二蛋只把他当成普通交好人家的一个哥哥,对着其他亲朋家的孩子也是甜甜蜜蜜地哥哥弟弟叫着。对臭小子一点都不特别。这给了刘樊嘲笑那个不争气小子的机会。
  但刘蟠只是冷淡地瞧了一眼自己不着调的父亲,该去章家的时候还是要去。
  时间一晃五年而过。
  十五岁的章曜在蓝因的陪同下回去靠科举,从童生开始,一连四元拿下了举人的功名,让不少人感慨少年人才。
  许多没把章曜放在眼中的人家,都开始在家中寻找适龄的女儿、哥儿,打算和他联姻。
  章曜的父亲章言这两年升的非常高,才三十多岁就已经做到了礼部侍郎的位置上,身上还兼任了好几个其他部门的职务。
  这是在组建内阁、拟定票拟制度,建立军机处、密折制度的时候,皇帝为了让他便宜行事,一个个加到他身上的。
  章家正是鲜花着锦的鼎盛时刻,章言的师兄已经接过吏部尚书的职位,马上就要进入内阁,大家丝毫不怀疑,建立了内阁的章言,早晚有一天也会入阁,像曾经的宰相一样权倾朝野。
  不少人都想攀上章家这艘大船。
  但是他们没有找到机会和章家人攀上关系,反而传出了章言要辞官的消息。许多和章言并肩作战的人都去他家中劝他,他们这些年跟着章言改良了不少政务,已经把章言当做了领头人,章言突然撂挑子不干,让许多心理都产生了无所适从之感。
  拜访章家的人实在太多,章言只好在书房见了几人。
  “章兄,你这些人得罪了不少人,这个时候辞官并不是好时机。”
  “是呀,章大人正当壮年,小公子也是个才华出众的,父子双杰,再有几十年的荣光不在话下,怎么就要辞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