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院 > 科幻灵异 > 独孤大人纪事 > 第一百七十四章 誓师 亲事
  大军誓师出征是大事,皇上会率满朝文武在太庙为将士们送行。
  这么大的热闹独孤维唯自然想去看,原本打算撺掇萧钧去请示左迁准许女学学生去观礼,冠冕堂皇的说辞都想好了,哪知被国子学的学子抢了先。
  学子们一番慷慨激昂陈词,慈休大手一挥准了两学学子去观礼并为将士们壮行。
  难得一个晴日,太阳喷薄在东方,看起来暖烘烘的,实则在透骨而入的冷风侵袭下没多少暖气。
  两学学子穿着整整齐齐的深衣礼服,列队分站在太庙前的石阶两侧。
  刚刚看完了祭天地之礼,接下来是祭军神、祭军旗。
  站着不能随意走动,独孤维唯不多时便没了耐性。
  老百姓倒比她们要自在多了,为了能看清楚点,有爬树的,有站在自家马车上的,只要不踏进指定的区域内,随你怎样走动没人管。
  好不容易等到杀了牛羊祭过牙旗,皇上在三军面前正是受代表军权的节钺于萧恪。
  萧恪身穿明光铠,陌刀斜挎腰间,往日头下一站,俊美无畴的脸孔叫日晕簇拥地宛如神祗临凡。
  四下的抽气声此起彼伏,多少少女抚着快要跳出胸腔的心,心驰神醉地想,若得他回顾青睐,顷刻死了也是甘心的。
  铠甲铿锵中,他独立高台,于万人仰视下高高将节钺举过头顶,提气喝问道:“众将士,吾等此去,可胜否?”
  众将士大声回答:“可!”
  萧恪大跨步上前,再次举钺,以比方才更加慷慨激昂的声调问:“此一去可胜否?”
  “可!可!“将士回以更激烈的回答。
  再次迈步,站在高台边缘,身形如渊渟岳峙,气沉丹田,节钺高举大声喝问:“此一去可胜否?”
  声音仿佛无远弗届的传扬出去,群山跟着回响,一声声可胜否、可胜否、可胜否......声音源源不断如波浪汹涌,一波一波回旋。
  一瞬间,将士们的鲜血被点燃,热血沸腾齐齐举戈,回以山崩海啸般的呐喊:“可!可!可!”
  即便是百姓们和国子学的学子,也忍不住举起自己的手臂跟着呼喊。
  独孤维唯真是服了萧恪,这人明明是因为懒得长篇大论,偏能仅用一问,便将士气高高鼓起。
  金鼓鸣起,乐声前导,大军开拔,百官相送。
  仪式到这里便算完结,却仍有不少人跟着队伍前行。看热闹的少,送行亲人的居多。
  独孤维唯也骑了马随着人流出城。
  站在高高是城墙上下望,一队队士兵从城门下走过,她试着找了许久,也没见到两个哥哥。
  那么多人,从穿着相同的人中找两个人何其难也,独孤维唯瞪得双眼发酸,只好嘟嘟嘴巴作罢。
  手搭凉棚望前看,队伍已经走出好远,最前方一身银亮铠甲的人回头远眺,似乎带马停了那么一下。
  独孤维唯不知萧恪是找什么人还是回头下令,只管挥舞着她的手臂大声道:“保重!”
  身旁的萧钧奇怪的问道:“跟谁说话呢?”
  “宁王殿下呀。”独孤维唯回到。
  萧钧狐疑地瞅了她两眼,小声嘀咕:“别是想做我小婶婶吧?”
  人声嘈杂的,独孤维唯回头问道:“什么?”
  “没什么。”
  *******************
  大军无论在前方怎样艰苦卓绝的拼命,百姓看不见,依旧如往常一般过日子。
  除了有亲人上了战场的人家时时担忧外,一切仿佛风过林梢,雁过长空,没有留下多少痕迹。
  今年上京各书院的年终大比,独孤维唯代表京华女学参加。
  她是历届年终大比中年龄最小的,也是京华女学历年参赛的学生中,唯一入学不到一年的新生。以往新生是没有这个资格的,参赛的都是入学三年的学生。
  当然引起很多人的不满,但后来在比赛中,独孤维唯六艺皆佳,一路过关斩将为女学取得了桂冠,用成绩打了别人一个响亮嘴巴。
  跟独孤维唯一起代表京华女学参赛的,还有一名略大两岁的女学生安瑾瑶。独孤维唯后来才得知这位端方娴雅的安瑾瑶竟然是苏文卿的女儿。
  书院大比过后便放了年假。
  沈氏半年来都在积极帮独孤维澈说亲,劲头比秋氏这个亲娘还足。没有办法,独孤维澈年长,他不说亲,独孤维泽只能等着。
  独孤维澈前些年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自打独孤绍棠归京,将人丢到军中磨炼一番,好歹有个样子了,独孤绍棠于是在金吾卫给他谋了个职位。
  虽然职位不高,但好歹是皇家禁卫,也算有了出身,比起许多飞鹰走狗的勋贵子弟好上许多。
  独孤绍德也被长兄走路子弄到军械监丞的位置上,于是秋氏便自信心空前膨胀起来,觉得儿子说亲定要好好挑挑才是。
  先后两次看上的都是二三品大员家的千金,在宴会上跟人家夫人套了半天近乎,人家看穿了她的心思,立马态度冷淡起来。
  秋氏忿忿不平,被沈氏敲打几次,虽不服气,好歹后来知道收敛,把目光放低了些。
  沈氏倒是看上了临淮伯府四房的嫡长女。
  临淮伯府和定北伯府门第相当,虽然家里人口众多,有点入不敷出,但又不是把姑娘嫁去,人家家里宽不宽裕倒不十分重要。
  沈氏见过那姑娘一面,虽相貌不够十分出色,然因在家里是长姐,性子稳重踏实,端方娴淑。若作为一家主母,是再好不过的人选。
  定北伯府终有一日会分家,二房分出去后,独孤维澈便是顶门立户的长子,他的妻子将来作为一家主母,自身必须有能力与心胸才好。
  秋氏嫌弃临淮伯府人口太多,子弟却没几个出色的,四房又不能袭爵。
  表面看似风光,但一旦分家,那姑娘的父亲又没个差事,身份难免便不值钱了。
  秋氏不是会听话音的,沈氏早知道这个弟妹什么德性,索性把话给她说透,让她看清楚自家的情况比人家也好不了多少。省的她总是好高骛远,眼睛只盯着权贵人家的姑娘,也不想想真正的权贵家里会把女儿给她做儿媳妇?
  秋氏才勉勉强强答应见见那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