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院 > 历史军事 > 重生后对奸臣未婚夫真香了 > 重生后对奸臣未婚夫真香了 第38节
  第46章 淑妃 苏浈哪里看不出端倪
  “你要回去了吗?”
  许是生病会让人变得脆弱, 苏浈在段容时这句话中竟听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惶恐。
  但是他的病已经好了,天也亮了,苏浈是时候回去了。
  “嗯。”苏浈低低地应了一声, 没忍住还是劝道, “陈太医说过你身体不好, 要你善自珍重才是, 若再这么随意折腾,只怕会影响寿数。”
  上回苏浈来统御司接段容时回家时, 段容时分明是能将自己照顾好的,怎么到了冬天, 反而连窗户都不知道修, 还把自己折腾成这样。
  再有,胡楼是段容时的心腹, 段容时重病, 他不想着去找大夫,反而跑去找苏浈,见苏浈到了又迫不及待地溜号, 好像一点都不忧心自家主子。
  苏浈哪里看不出端倪,这分明就是段容时的苦肉计, 但段容时确实是病了,她又想起昨日听到的呓语,就不忍心点破。
  段容时半直起身靠在床柱上, 自嘲道:“我左右是没人牵挂的,寿数绵长又能如何呢,也不过是徒惹人厌恶罢了。”
  苏浈明知道他在刻意装可怜,却还是差一点就要心软,她很快反应过来, 便是一阵怒火冲上心头。
  “命是你自己的,身体也是你自己的,你爱折腾便随意折腾去,你若自己都不知道要珍重自身,下次再来几个胡楼我也不会理。”
  她甩下狠话就要走,段容时心头一紧,“小绊,你是真不能原谅我吗?就为了顾家人……”
  “我说过,湘婷不是所谓的‘顾家人’,她是我的朋友,对我有救命之恩。我在顾家女学承教,顾家也对我有教养之恩。”苏浈转过身,认真地看向段容时,却在触及他目光时低下头,“我知道顾家犯了大错,你肯放过顾家没再追究,已经是十分宽宥了,但我实在是没法……”
  千言万语堵在心头,苏浈最后还是只说了句:“抱歉。”
  苏浈转身走得干脆,步伐快得像是后头有人在追赶,一次也没回头。
  “顾家……顾家……”
  人都走了,段容时收起那副凄惶模样,他阴沉着脸思索许久,抬手狠狠地砸向床铺。
  -
  转过年节,天气逐渐回暖,江南传来好消息,说各州的灾情不但得到控制,各州刺史也将流民收容入册,动作快的几个州县已经复耕。
  去岁冬日雪下得厚,幸得京城的赈灾银两下拨得足,又因前头统御司清查贪腐时手段很辣不容情面,银两大多都到了灾民手上,是以冬寒却无人冻死。
  瑞雪兆丰年,只要今岁平平安安地度过,明年大周便可缓过气来了。
  西北也传来捷报,云弃之不愧天生将才,甫一到西境便稳住了军民的心。蛮族兵马本就只是趁虚而入,后援不济,云家军训练有素,有大将指挥,又有后方支援,三两下便夺回了阵地。
  云峥身受重伤,在军医的细心医治下好歹保住了一条命,只是不可避免地落下了残疾。
  他经历此劫,自觉年岁已老不堪掌兵,向朝廷上书乞骸骨,又请求由云弃之接手。皇帝得知西北大捷喜不自胜,对云峥的一应请求全数应下。
  大周上下一片喜气洋洋,正逢万寿节,礼部见国库充足,便着意大操大办了一场,教坊司的舞姬和乐手尽情施展拳脚,高演歌舞为皇帝祝寿,比除夕夜宴还要热闹几分。
  皇帝难得高兴,又难得尽兴,不留神多饮了几杯,又被静妃顺到玉寿阁去了。皇后在主位上冷眼瞧着,似有不虞,身旁宫人悄声道:“娘娘,今日陛下本该去坤宁殿的,静妃娘娘此举恐怕不合规矩。”
  帝后为天下夫妇表率,凡朔日、望日、各种节日,皇帝都应至坤宁殿安置。
  但规矩只是规矩,静妃承宠多年,早不知逾矩多少回了。
  “罢了,由得她一时得意,待我儿出息之日,看她是如何下场。”
  皇后揉了揉额角,扶着宫人回坤宁殿安歇,却不知道自己已经大祸临头。
  消息传来时皇帝刚刚服过丹药歇下,正在将睡未睡时,忽而听见静妃一声惊呼,紧接着便是一阵哭声,吓得他还以为自己殡天了。
  皇帝反应过来后怒不可遏,披上衣服大踏步走出去,“什么事情吵吵嚷嚷的!”
  玉寿阁的宫人们都跪在地上不敢说话,静妃娇艳的脸上梨花带雨,已经是哭得喘不过气,“陛下,淑妃妹妹她……她小产了!”
  淑妃僻居祥宁殿多年,盛宠不衰,直到去年才好不容易得了个孩子,却在皇帝圣寿当日小产。
  皇帝一怒未平一怒又起,急匆匆地赶去祥宁殿,死胎已经被拿出去埋了,宫人们进进出出地清理着血迹,几个太医汗透重衣,跪在一边待罪。
  殿里弥漫着浓重的血腥气,屏风后宫人轻声道:“娘娘,陛下来了。”
  皇帝连忙上前几步,“阿蕊,朕来了。”他唤着她的小名,想要透过屏风看清宠妃的面容,却只看到一团虚影。
  淑妃担着京城第一美人的名号入宫,就算气若游丝,声音也如天籁般动听。
  “陛下,是,是妾无能……”
  她出了许多血,才说了半句便又说不出话了,皇帝心疼得不能自抑,将火气全部撒到太医头上。
  “这是怎么回事!每日请脉都说平安,淑妃怎么会无故小产!你们这群尸位素餐的酒囊饭袋,全都给朕拖出去斩!斩了!”
  太医们哭天抢地直喊冤,天子之言落地为旨,常欢喜使个眼色,内官们上前两人钳住一个,就要将太医们拖出去处斩。
  “陛下不可……陛下……”淑妃强撑着阻拦,“今日是陛下圣寿,本不该见血光,不该来此的。若因我再徒增杀孽,岂不是大大的不吉!”
  撕心裂肺地说完这些话,淑妃便一阵短促呼吸,不住地咳嗽,几乎要把肺也咳出来。
  小黄门尖利的声音响起:“皇后娘娘驾到——”
  皇后被人从床上叫起,凤仪刚至便听见淑妃的劝告,也跪地道:“陛下三思,宫中太医已经尽力,不可再徒增杀孽,况且……”她眼中闪过一丝厌恶,“淑妃一向体弱,或许只是没有缘分。”
  “中宫皇后无德,淑妃失子你也难辞其咎!”皇帝指着皇后疾言厉色地骂了两句,又到屏风前温柔小意,“你放心,我……我都按你说的做。”
  这一切落到皇后眼里,令她腹中一阵翻腾直欲作呕,她只能将额头贴地,掩盖住自己的厌恶。
  太医们劫后余生,连连磕头谢恩,其中一个脸嫩的忽然道:“陛下恕罪,臣有话要说。”
  皇帝拧眉,正要着人将他拖下去,却听淑妃抽噎道:“是同妾的孩儿有关吗?”
  太医以头抢地,“微臣此言狂妄,暂无实证,求陛下恕臣死罪!”
  皇帝眯了眯眼,“你照实说,朕恕你无罪。”
  “陛下明鉴,三日之前是臣轮值给淑妃请脉,淑妃脉象虽弱,而胎气却强盛,断不会无故小产……”
  皇后发觉不好,出言阻止道:“淑妃小产正是你学艺不精的结果,陛下宽宏已是重恩,你这贼奴还敢胡口乱诌!”
  但这已经太晚,太医连磕几个响头,“脉案白纸黑字皆有存档,臣断不敢胡言。淑妃娘娘急下血,不到半个时辰便娩出死胎,分明是药物所致,求陛下彻查祥宁殿,还娘娘和皇子一个真相!”
  皇帝一下没站住,后错一步,常欢喜连忙上前撑住他,“陛下切不可动怒,忧心伤身啊陛下!”
  皇帝一把抓住他的手臂,神色哀戚,“你……你听到了,那是个,皇子……”
  常欢喜早已满脸是泪,哭得比谁都凄惨,“陛下正盛年,淑妃娘娘也是有福气的,孩子还会再有的。”
  皇帝扶着他定了定神,“朕要彻查此事,整个祥宁殿……不,整个后宫,上上下下所有人,全都要查。”
  皇后正要领旨,却听皇帝道:“这事,朕要你亲自去办!”他把着常欢喜的手臂,用力地握了两下,“朕只信你,快去!”
  常欢喜不敢轻忽,立刻领旨出门,他是内侍省大监,又有皇帝口谕,后宫上下都要听他指令。
  短短一个时辰,所有宫殿全部封闭,宫人之间相互监督连坐,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出。
  皇后手掌凤印,统御六宫,皇帝却将这样的事交托给常欢喜,摆明了就是不信她。
  接连几次受辱,皇后面色青白道:“陛下,连臣妾的坤宁殿也要查吗?”
  常欢喜发出几道命令后,又回到皇帝身边随侍,皇帝扶着他坐在软凳上。
  “朕要找的是暗害爱妃,害我皇嗣的贼人,皇后一身清白,区区查访有何畏惧。”
  皇后失掉所有力气,跪倒在一边。
  -
  淑妃小产,阖宫封禁一夜之后,皇后被禁足,这消息一出朝野震动。
  这两件事的关系指向性太强,太子想遣人探知消息,但禁军统领是恭王的人,把后宫上下守得密不透风,半点内情也透不出来。
  事发之后已过七日,还是没有一点消息,太子内心惶恐,只能长跪于紫宸殿外请罪。朝臣们人来人往,任谁都要多看一眼,皇帝却迟迟不肯召见,直至散朝时才让常欢喜过来传信,叫他回东宫去不要再跪。
  太子跪了一天,早已经感知不到膝盖,连肩背也是僵直的,“敢问公公,究竟发生何事,母后可还无恙?”
  “太子金枝玉叶,是大周储君,有监国重任,不该毁伤自身。”常欢喜答非所问,侧过身示意他看向前方,“当断不断,反受其害。”
  前面刘国舅挺身阔步而出,一个眼神也没往这边看。
  国母被禁足,便是御史小吏也少不得上书一问缘由,刘国舅却稳当得像没这个亲妹妹,昨日还劝太子不要贸然举动,该静观其变。
  当断则断,刘国舅已经断了皇后这门亲,接下来是不是就该到他这个太子了?
  第47章 别离 能不能让我看你一眼。
  前有江南祸患、西北战乱, 后有淑妃小产后、宫内内乱,钦天监谏言,说这都是紫薇不稳, 上天降下预示令天子自省的缘故。
  又请陛下圣驾巡游, 祠泰山以谢愆咎。
  众臣连忙出言阻止, 新任户部尚书周光启道:“启禀陛下, 先有饥荒后有战事,现在正是百姓休养生息的时候, 巡游一事劳民伤财,实在是不妥!”
  皇帝撑着额头, 喜怒难辨。
  钦天监监正是茅山出身, 自称玄昆道人。玄昆发须皆白,眉毛和胡子一样长, 一双三角眼精光乍现。
  “贫道所言关乎国运, 百姓是大周的百姓,自当为大周国祚着想。”玄昆一甩拂尘,捋了把胡须, “星象就在天上,等到子夜大人一观便知。”
  大周有三省六部, 九寺五监,其中唯有钦天监最为特殊,因为里头全是神棍, 却能哄得皇帝对他们深信不疑。
  若只是其他事,大臣们也不愿同他们相争,但天子巡幸事关重大,绝不可轻易让步。
  几个御史也纷纷出列进言,引经据典说明此事并不可行, 至少在现在不行,又有些人说,东边贼寇流乱,恐怕会冲撞圣驾。
  玄昆道人一句也不听,问到他头上就说依凭天象事关国运,他也无可奈何。
  说来说去,巡游与否还要看皇帝自己的意思,他沉吟片刻,又去问段容时的意见。
  “依段卿看,朕该不该巡幸泰山?”
  无论是什么事,无论问多少遍,段容时的回答还是一样。
  “微臣谨遵陛下指示。”
  段容时一向都是这样的说辞,但在此时此刻,他没有出言阻止,明显是站在了玄昆道人那一边。
  本来嘛,泰山封禅乃是圣德天子才可有的尊荣,钦天监明面上说这是向上天请罪,但玄昆敢在朝堂众臣面前谈及巡幸大事,显然是提前得了皇帝的授意。
  皇帝毕竟是老了,年轻时尚且想着四处征战,安抚社稷,立不世之功,如今却只知道沽名钓誉。
  朝臣们无论什么派系,也无论平日是否针锋相对,众口一词,一律上书反对泰山之行。还有几个顺带着讽刺段容时媚上,是佞幸之流。
  玄昆胸有成竹地站在一边,由得他们争吵,段容时也安静地立在一边,就和从前的每一次朝会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