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叶得知鄂尔泰病了之后, 皇帝亲自去鄂府探望,回来后忧心忡忡。
她就安慰道:“御医已经过去了, 鄂大人会好起来的, 皇上不要太担心。”
虽然鄂尔泰年纪有些大了,生病就算好起来也比年轻时候要慢多了。
皇帝摇摇头,只轻轻叹气没说话, 显然鄂尔泰的情况不太好。
苏叶没想到鄂尔泰都没熬多久, 在皇帝探望后不久就传来病逝的消息。
皇帝亲自去府里祭奠这位老臣,赐谥号文端, 配享太庙, 给了这位先帝留下的辅政大臣最大的体面。
鄂嫔得知鄂尔泰逝世后十分悲痛, 哭得晕过去几次, 皇后就免了她的请安。
足足一个月后鄂嫔才算缓过来, 高贵妃看她瘦了一圈的样子, 面色惨白,整个人都蔫蔫的,还有几分同情。
她们这些进宫的妃嫔, 即便亲人去世, 没有皇帝允许, 也是不能出宫去祭奠的, 甚至在后宫烧纸都是不允许的。
鄂嫔只能给鄂尔泰抄经, 然后请人送去佛堂供奉而已。
后宫对前朝的消息总要慢一拍才能知道, 苏叶得知张廷玉告老还乡的时候, 他已经反复请辞几次后得到皇帝的允许。
不过皇帝也另外点了张廷玉的儿子张若澄为南书房行走,算是延续了对老臣的重视。
然而张廷玉和他儿子张若澄,这分量截然不同。
皇帝继续给了张家一份体面, 但是南书房行走却远不如张廷玉原本辅政大臣的身份来得贵重。
苏叶细细一数, 好家伙,皇帝登基十年,逐渐干掉了一个又一个辅政大臣,死了两个,贬了一个,只剩下一个张廷玉。
他估计是看着大事不妙赶紧撤,于是才提出告老还乡。
可惜皇帝鸡贼得很,让张廷玉退了,却没让张家退,在世人眼里张家依旧受重用,到底是不是就只有张家人心里明白了。
辅政大臣四个都撤掉了,如今皇帝是彻底没了约束,心情肉眼可见的好。
他过来的时候脸上带着笑,握着四格格的手教她画了一会,夸了女儿几句,这才到苏叶这边落座,接过苏叶递来的帕子擦手后道:“母后虔诚礼佛多年,想要去五台山瞻礼,朕自然想让母后如愿。又想着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带上两个小阿哥沿路看看这大好河山。”
苏叶满脸惊喜,还以为要再等一年,谁知道这就能出门了?
感恩皇太后,感谢皇帝,让公费旅游近在眼前。
皇帝既然跟她说了,自然是打算带上苏叶的。
皇后必然不会落下,高贵妃也是。
皇帝虽然不大喜欢娴妃,不过皇太后想让她陪着,也纳入了随行名单之中。
嫔位的愉嫔和嘉嫔也一并带上了,苏叶只注意到鄂嫔竟然不在名单里面。
魏贵人和白贵人都在,怎么鄂嫔一个嫔反而没在里头?
见苏叶有些惊讶的样子,皇帝一扫名单就明白了:“皇后道鄂嫔自鄂尔泰去世后就有些病怏怏的,索性留下来在宫里养病,就别出去舟车劳顿了。”
然而苏叶前几天才见过去长春宫请安的鄂嫔,哪里像是生病的样子,就脸色白一点,可能只是没睡好。
不过皇帝不想带鄂嫔,多的是借口,皇后都给了台阶下了,苏叶自然不会不识趣还傻乎乎反问一句“鄂嫔看着没生病啊”,这不是拆台吗?
最惨的是金贵人给落下了,她听说消息的时候都要哭出来。
为什么啊,皇帝只带上嘉嫔不带她,是怕两人打起来吗?
苏叶也是这么想的,不然皇帝怎么只带她们两个之中的一个?
然后她就知道皇帝在慈宁宫看见愉嫔和嘉嫔送给皇太后和五格格的东西颇为满意,于是原本不打算带上嘉嫔,后来还是在名单上添了。
看来嘉嫔刷皇太后好感度还是成功了,这不就叫皇帝心里舒坦,愿意带上她了吗?
慢一拍的金贵人显然皇太后的好感度没刷上,皇帝的也是,简直太惨了一点。
金贵人要是知道真相肯定要哭昏在床榻,之前一定努力打听消息而不是被动跟上了。
皇帝还打算带上三个格格,小格格们的东西不少,吃的穿的用的都要带。
四格格有模有样指挥宫女收拾东西,书肯定要带,文房四宝也是,在船上也能画画。
她还犹豫带什么玩具去,过家家肯定要带的,还能跟另外两个格格一起玩儿。
然后四格格就选了敲小木头的玩具,还点名要吹泡泡的,回头在船上风大,不用吹也能有漫天的泡泡了!
苏叶让女儿自个选,穿用这些有春宁帮忙收拾不用四格格操心。
四格格只要给自己解闷就好,谁知道挑的玩具都是可以几个人一起玩儿的,显然是个体贴的孩子。
她把文房四宝带上,书也是,学习和画画也没落下,真是自制力强又自律的。
每天还把自己的时间分配好,什么时候看书,什么时候画画,什么时候玩耍,什么时候睡觉和吃点心,四格格是把她自己安排得明明白白,基本上不需要苏叶来操心。
估计在船上四格格也能安排好自己,每天依旧充实又不会沉闷。
苏叶还以为四格格带上玩具就是跟另外两个格格玩儿,后来听见她跟高贵妃小声嘀咕:“高娘娘要是闷了,可以来找我玩儿,我的玩具都带上了!”
敢情那些玩具还是高贵妃喜欢跟四格格一起玩儿的,女儿才带上了吗?
高贵妃高兴坏了,一个劲感慨四格格是个体贴的好孩子,还说一有空肯定去找她玩儿。
然后高贵妃扭头又跟苏叶欢喜地嘀咕道:“我阿玛要回京城来了,真好。”
苏叶才知道高贵妃的兄长高恒接替了高斌手里的活计,然后高斌被皇帝调回京城,就连傅恒也回来了,福建那边的路已经修得差不多。
这次去五台山,自然也有傅恒的份儿。
高斌和傅恒都被皇帝调入军机处,傅恒还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可谓前途无量。
翁果图听说后还有点可惜苏叶没个兄弟能帮衬,后来想想其实这样也好。
要跟嘉嫔一样有个金简这样拖后腿的兄弟,还不如没有呢!
苏叶回头收拾完东西一拍脑袋,想着要不要准备点晕船用的药膏。
毕竟她这个身体第一次长途坐船,谁知道会不会半路晕船?
苏叶就让人准备了薄荷膏,要是不舒服的话放在鼻尖闻一闻,又或者涂抹一点在太阳穴上。
她还叫秋夕多准备几盒,路上要是谁不舒服也能用一用。
见苏叶紧张兮兮的样子,高贵妃还安慰她道:“别怕,御医都跟着去呢,路上要是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叫他们来把脉,喝点汤药就好。”
就是在船上不方便煎药,太医院还做了不少药丸随身带上,有什么急事也能第一时间救治。
吴女医和崔婆子也一并跟着去了,虽然两人更擅长接生,但是在妇科方面比御医们就要方便得多,也能近身查看娘娘身上的不适,好跟御医们说得更具体清楚,开药就更对症了。
两人得知能跟着皇帝一行人西巡,简直骄傲坏了,夜里兴奋得辗转难眠。
她们一介平民竟然能跟着皇帝的船队一路西行,这真是祖坟都要冒烟的大好事啊!
苏叶看着恭嬷嬷带着春宁几乎要搬家的架势就疑惑了,这么多东西大船真的能放得下吗?
恭嬷嬷就解释道:“除了主船之外还有搬运行李的随行船只,主船宽敞,自然都能放下的。”
忙忙碌碌收拾好几天,行李送出去一部分,余下的在出发当天再带过去。
苏叶才得知他们要从京城的静宜园启程,她之前还挺平静的,毕竟自己以前独自出去旅游的次数也不算少。
但是来了这里之后简直屈指可数,她也忍不住在出发当天有些雀跃。
高贵妃调侃道:“之前看你镇定得很,还以为能一直沉稳从容的样子,这会儿终于破功了?”
苏叶也笑道:“难得能出门,难道你不高兴吗?”
高贵妃自然是高兴的,两人在马车里就忍不住往外看,可惜外头没什么特别的,看了一会两人就歇了,凑在一起嘀嘀咕咕说话:“听闻在路上就要小一个月,估计去到五台山也不会多留。”
皇帝就算喜欢游山玩水,却总不能丢下政务一个多月的。
即便折子还是会从京城送过来,政务暂由军机处来承办,还是要皇帝看过后才能做决定。
如今原本的四大辅政大臣一个接一个没了,军机处的人又多了不少,却一个个谁都不敢擅自做主的。
皇帝现在是一人独揽大权,绝不允许别人的束缚和故意欺瞒,军机处自然更加小心谨慎。
苏叶想着皇帝爱到处跑,她们出来的机会以后还是有不少,一个多月也挺好的了。
等到了地方,她们下了马车,四格格第一次看见大船,抬起头满脸惊讶。
苏叶低头问她:“喜欢大船吗?”
四格格点头:“喜欢,好看。”
她歪着头想了想又道:“要画下来。”
四格格如今见着什么喜欢的都想画下来,苏叶就让人做了炭笔,试了几次,让炭笔粗细适中,又不容易断裂,后头还在外面做了木手柄,适合四格格的小手,又不至于画一会手就弄脏了。
苏叶还特地让小欢子做了一个画板,纸张能直接放在上面,还有夹子固定住。
四格格哪怕在路上看见什么想记下来,只要身后的宫女带着画板和炭笔就行。
她这会儿等着上船的功夫就低头画了几笔,远处的皇帝见了不由好笑:“和珍果真喜欢画画,这会儿又画了起来。”
皇后正牵着三格格,听见后看了过去也微笑道:“苏叶弄了一种炭笔,带着挺方便的,不少太监都弄了一支挂在腰间,有什么事需要记录也能立刻拿出来记下,不至于转头就忘了。”
苏叶也没想到宫里的太监简直跟成精了一样,看见炭笔立刻就想出无数的用法来。
他们有在手柄上钻个小洞,然后用链子挂在腰间就不容易掉了。
有的则是直接挂在耳朵上,需要的时候直接取下来就好。
就是宫中小吏也喜欢上用这个,翁果图索性请示皇帝,得了允许后让人做了一批。
渐渐连翰林院的小官也喜欢用,毕竟携带是真的方便。
翁果图还让人弄了一个巴掌大的小木板,上面有个夹子能把同样大小的纸张夹起来,随身携带也方便。
苏叶不得不说这个阿玛的脑子实在灵活得很,这么快就举一反三,弄出了简陋版的可携带小记录本。
就连李玉都备了一份,有什么事记不住就在上面写几个字,看一眼作为提醒。
当然他要谨慎多了,上面记的含糊,除了自己之外估计都猜不出是什么来。
皇帝见过不少太监都在用这个,确实颇为方便。
翁果图会来事,还特地让人雕刻了一个漂亮的木板,配上最上等的白纸和最好的炭笔给皇帝试一试。
皇帝原本觉得自己没什么机会用,后来发现这会儿就能用上了:“要是朕诗兴大发的时候,还得人准备文房四宝就太慢了一点,直接拿出来记上,就不耽误事了。”
他回头再誊抄在宣纸上,不至于诗兴上头的时候被打断或者憋着,那得多难受,还可能丢掉了不少好诗句。
皇后只微笑,心想这次西巡,有了这个方便的记录本,皇帝一定更加诗兴大发。
当然她没想到的是,这次西巡才四十几天,皇帝愣是做出八十多首诗来,不是一般的诗兴大发了。
这是后话了,这时候一行人开始登船。
四格格画得意犹未尽,还在甲板上溜达一会,到处看了一遍才进了自己的船舱。
苏叶转了一圈,对这个船舱很满意。
这是一个大隔间,中间有个拉门,拉上就是单独的两个船舱,方便四格格在那边睡,拉上门后,苏叶点灯也不会影响到四格格。
四格格睡得早,两人作息不同,也不用担心互相影响。
恭嬷嬷带着春宁又开始安置行李,把苏叶常用的东西取出来。
秋夕则是在苏叶身边泡茶,又让人送来点心。
四格格玩了一会也饿了,洗手后坐在苏叶身边,捻起一块点心吃得香甜。
秋夕就微笑介绍道:“娘娘,这是桃片糕。用糯米、桃仁和白糖做的,薄薄一片入口即化,这桃仁跟扇形一样,又像是桃子。听闻吃了对身体好,能滋阴补气,润肺化痰。”
苏叶不知道是不是吃这糕点能有如此功效,不过确实好吃,里头应该搁了点桃花汁,香甜软润,齿颊生津。
高贵妃的船舱就在隔壁,简单收拾后就过来,看见她们吃糕点也不客气,坐下就捻了一块吃了起来:“走了一路,我也饿了,等会这船也该开了,要不要去甲板上瞧瞧?”
苏叶有点担心高贵妃的体质会晕船,这会儿能不能受得住,还是呆在船舱比较好,在甲板上要是颠簸就难受了:“还是在这里坐一会儿,我怕你难受。”
“我已经服了药丸,是太医院做的,说是能稍微舒服一点儿。”高贵妃也有些无奈,要是晕船厉害,她恐怕这次之后,皇帝出巡都不带着自己,那就亏大了。
苏叶赶紧让秋夕把薄荷膏拿出来,又让高贵妃在软榻躺着要舒服一点。
等大船开了,她还把薄荷膏塞到高贵妃手里,生怕高贵妃难受。
船刚开的时候,高贵妃不太适应,脸色发白,闻着薄荷膏感觉好一点。
苏叶又帮着把薄荷膏涂抹在她两边的太阳穴,还让秋夕去请御医过来把脉看看。
船舱不大,还惊动了皇帝和皇后。
两人过来的时候,御医已经来了,把脉后道:“贵妃娘娘没什么大碍,既服下了药丸,还得适应一阵子才行。”
高贵妃也没想到惊动了这么多人,怪不好意思的。
她还要起身行礼,被帝后压下了:“好好歇着,别乱动了。”
生怕高贵妃一动又开始难受,帝后看她的情况还好,坐了一会才走的。
苏叶陪着高贵妃说说话分散注意力,看着高贵妃虽然脸色有点白,还好没恶心想吐。
等晚上的时候,高贵妃已经能下去走两步,感觉都没那么晕了。
她高兴坏了,给苏叶道:“好在你之前让我多去散散步,感觉身子骨比以前要好多了。”
高贵妃就是不爱动,之前走几步就要喘气,苏叶就建议她走一走,散个步什么的。
这运动量不大,好歹也是运动了,果然她坚持一段时日后,走路都不像以前那样容易喘,就更能坚持下去。
这次晕船的反应不大,高贵妃自然更高兴了,说明以后出巡她也可以跟着了!
苏叶看她高兴,也跟着笑了:“那敢情好,你以后也得坚持多走动,往后跟着出巡就不怕晕船了。”
高贵妃深以为然,连连点头。
皇帝又派李玉过来问了问,得知高贵妃没事就放心了。
高贵妃感觉舒服多了,就带着苏叶塞过来的薄荷膏,又被再三叮嘱后她才无奈回去了:“你啊,也太操心了一点,别只顾着我,你今晚也没吃多少东西。”
她虽然感觉好一点,却还是不大能吃下东西,闻着饭菜味道都难受。
苏叶就陪着用了点心,也不好叫菜。
不过她下午吃了点心后也不太饿,等高贵妃一走,才感觉肚子有点空了。
大晚上苏叶懒得折腾,只让人送一碗面来,简单随意一点,里面有荤有菜就行。
御膳房的周玉跟着来了,哪里敢敷衍,真的随意的话,被皇帝知道还不拧了他的脑袋?
周玉知道时辰有些晚了,怕苏叶积食,送来的配菜只有丁点盘子的大,十几样摆了满桌,每一样只有两口。
这样每样都能尝到,还不会叫人吃多了,又能让苏叶挑喜欢的吃。
面条劲道,她把喜欢吃的配菜放进去拌一拌,添上御膳房师傅亲自做的酱汁,酸酸辣辣的特别开胃。
苏叶才吃了两口,皇帝就过来了,还没进门就闻到味道不由笑了:“小馋猫大晚上偷吃什么,朕大老远就闻着香味了。”
她不好意思地赶紧起来行礼,又不好太靠近,免得身上的味道熏着皇帝了。
皇帝还好说自己是小馋猫,他还不是大老远闻着香味过来,鼻子也够灵的,狗鼻子吗?
见苏叶往后躲怕熏着自己,皇帝笑笑不太介意道:“闻着挺香,朕也饿了,让人再上一碗来。”
御膳房麻溜让人又送了一份,皇帝自然而然坐在苏叶身边夹了一筷子,不住点头道:“是不错,朕想着来你这里必然有好吃的。”
苏叶也发现了,皇帝的口味跟自己越发相近。
尤其她喜欢上酸辣味之后,发现皇帝也挺喜欢,完全是重口味。
也可能是之前的皇帝都为了养生为主,御膳房的饭菜都比较清淡,如今偶尔过来她这里换换口味,自然觉得吃什么都香了。
苏叶是饿了,也顾不上说话,低头吃了半碗,有点担心再吃就要胖了。
皇帝就真的是好胃口,直接就吃完了一碗后道:“明儿就会靠岸,到时候你上岸走走,不然总在船舱里也会有点晕。”
他看了苏叶几眼,见苏叶脸色不错,不像高贵妃那样苍白的样子,这才放心走了。
苏叶后知后觉才知道皇帝竟然是担心她会晕船,特地过来看看吗?
还真是挺贴心的,不过苏叶觉得皇帝可能也是顺道来她这里吃一顿宵夜。
船只走得不快,苏叶躺下后才感觉有些许的摇晃,却也更加昏昏欲睡。
夜里睡得不错,她第二天起来听说船只靠岸了,高贵妃已经迫不及待要下去走走。
高贵妃叹道:“昨晚我辗转半宿才睡着,总觉得床榻在晃一样。”
苏叶笑了:“是有一点,习惯就好。”
高贵妃颇为羡慕苏叶能吃能睡的样子,两人携手一起下船,站在岸上才感觉脚踏实地了。
停船也只为了补充食材和淡水,并不会久留,两人就没走远。
沿岸为了安全,早就驱散了人,该是热闹的岸边空空荡荡的,一个人都没有。
官府还特意造了个宽敞的凉亭,让贵人们下船后能坐一坐,不至于晒着。
周围光秃秃的,高贵妃看了一会就无聊坏了,却没见其他人下来。
苏叶还奇怪了,就听她道:“娴妃上船后除了偶尔去太后那边都在船舱呆着不出来一步,愉嫔和嘉嫔都晕船得厉害,魏贵人和白贵人帮着去照顾她们了。”
三格格和敬也有些不太适应,皇后就在船舱陪着就没下来了。
苏叶才想着原来如此:“怎么没见她们来要薄荷膏,我那里还准备好几份呢。”
高贵妃不以为然:“御医过去了,她们愿意喝汤药吃药丸,理她们作甚?”
两人不主动来要,苏叶管她们呢。
苏叶笑笑,两人喝了半壶茶就重新上船了。
这次连续许多天都没再靠岸,她才想到第一天就靠岸去,估计是皇帝让人适应一下。
后边也没有那么大的港口能够靠岸,索性就不停了。
外头也没什么风景,除了河水就是千篇一律的白杨树,亏得皇帝还能诗兴大发。
几乎每天都有一两首诗句,看得出皇帝能出远门也挺高兴的。
足足十来天的功夫,船只终于到了五台山,上岸的时候苏叶都松一口气。
虽然她对坐船挺适应的,但是久了也有点难受,毕竟船舱就那么丁点大,住惯了大房子,在那么窄的地方感觉哪里都不得劲。
苏叶留意了一下,娴妃的面色尚可,愉嫔和嘉嫔的脸色还是不大好,白得吓人。
魏贵人和白贵人也是满脸疲倦,估计都在努力照顾愉嫔和嘉嫔没能睡好。
反倒皇太后一脸精神奕奕的样子,跟皇帝下船的时候脸上带着笑,也是挺高兴的模样。
苏叶不由感慨,嘉嫔和愉嫔两个年轻人还不如皇太后这个年长的来得康健,看她走路腿脚灵活如风,都不必人扶着,在船上显然也没受什么大罪的样子。
反倒愉嫔和嘉嫔下船的时候摇摇晃晃,身边有两个宫女扶着,还感觉都快走不动了。
皇太后回头看了一眼,担心她们扛不住,还让皇帝准备了软轿。
她心里虔诚,打算一路走上去,两个宫妃这就走不动了,等会别半路晕过去,那就太尴尬了。
皇帝笑着应了,虚虚扶着皇太后笑道:“听闻这里的黛螺顶是青翠扑入眉宇,朕实在想亲眼看看。”
皇太后明白他是打算陪着自己一路走上去,于是欣慰一笑,拍着皇帝的手道:“让人抬着轿子在后头跟着,要是累了也能坐一坐,尤其孩子们不能累着了。”
三个格格年纪不大,如今能走,却未必能走那么远。大阿哥和二阿哥年纪不小,少年郎自己走就没什么,皇帝也不会太过宠溺儿子。
于是皇帝不以为然道:“还有嬷嬷和宫女在,实在不行让人抱着格格们走就是了。”
不然他们一行人在前面走,后面一堆抬轿子的,实在太不虔诚了。
皇太后想想也是,两人就一路说说笑笑往白云寺去了。
这是顺治出家的地方,也是他们第一个要去拜礼之处。
苏叶见皇后起初还能跟上,渐渐有些体力不支勉强撑着的样子。
毕竟皇太后和皇帝在前面走着,皇后也不好不走让人抬上去,实在不像样子。
苏叶就赶紧走快几步扶着皇后的胳膊,一边找话题聊了起来:“娘娘,此处臣妾一进来就感觉焕然一新,果真是佛门清净之地,自是跟外头截然不同。”
皇后察觉自己的胳膊被苏叶稳稳扶着,显然自己走得摇摇晃晃被她发现了,还体贴过来扶着自己走,便含笑看了过去:“是啊,确实是个极好之地。”
苏叶也不敢跟皇后聊太多,免得她为了说话透了太多力气,两人沉默走着,后来高贵妃也上前来扶着皇后另外一边,不过也是气喘吁吁的。
皇后索性扶着高贵妃一边胳膊,三人相互扶持着,终于走到了地方。
皇帝到了白云寺才回头看一眼,发现皇后脸色有点白,高贵妃气喘吁吁的,苏叶还好只面色泛红,额头透着点薄汗,娴妃沉默跟在后头,面色有点差,好歹是跟上了。
大阿哥和二阿哥到底是练武的,脸不红气不喘,偶尔在台阶的时候还上前扶一下前面几个娘娘们。
格格们有嬷嬷抱着,也没太累,一个个脸色还不错。
皇太后颇为满意一笑:“她们几个是有心的,孩子们也都好,就是让人瞧瞧愉嫔和嘉嫔到哪里了?”
后头的人走着就掉了一半,愉嫔和嘉嫔还有魏贵人、白贵人都不见踪影,估计落在后头去了。
皇帝不在意道:“让她们慢慢走,母后先进去。”
苏叶知道皇帝打小就练武,身体素质自然要好,但是皇太后居然面不红气不喘的,叫她佩服坏了。
皇太后整天在后宫里究竟怎么锻炼身体的,怎么就如此硬朗?
她得学着点儿,以后也能跟皇太后这样长寿才能多享福!
皇太后应声带着皇帝进去了,主持在门口迎接,向两人行礼。
皇太后回以一礼后就去净手焚香,皇帝紧跟其后。
只是皇帝净手后没像皇太后那样直接就去拜佛了,苏叶就见捧着帕子的一个太监忽然开口道:“皇上,奴才曾听闻一话。”
皇帝漫不经心问道:“什么话?”
太监低头恭敬地道:“这话是:今世佛不拜过去佛。”
苏叶一愣,就见皇帝也是一怔,很快嘴角微微一翘:“不错,你叫什么?”
太监立刻惶恐答道:“奴才贱名小庆子。”
皇帝随口道:“既然在此处,你以后就叫白庆吧。”
苏叶挑眉,这是在白云寺,所以赐姓白,皇帝还真够随意的,问过白云寺了吗?
她又深深看了如今叫白庆的太监欢天喜地跪下谢恩,知道他就这么一句话是说到皇帝的心坎里面了。
皇太后爱虔诚礼佛,皇帝却自认为天子,更是以文殊自居,刚才犹豫估计他是不太想拜,却又没有借口。
这个白庆在最适合的时候说最适合的话,能被皇帝赐姓,显然要成为皇帝跟前的红人,一步登天了。
苏叶看了两眼就和皇后、高贵妃去皇太后那边跟着礼佛,她们又不是皇帝,大老远跑来总不能干瞪眼站着。
主持仿佛也听见了白庆这个小太监的话,并没有多说什么,只行礼后就退下了。
苏叶感觉这个主持心里可能不大痛快,却也不好开口,或者觉得皇帝这样其实也没问题。
毕竟主持这时候不反驳,菩萨未必会做什么,但是他要直接反驳皇帝,皇帝就能立刻拧了他的脑袋。
皇太后专心礼佛,没管后头的事,更不知道皇帝的举措了。
苏叶瞧着皇太后是真的一心向佛,脸色带着点怀念,不知道是不是想起以前跟着先帝爷一起来五台山礼佛的事。
他们直接就在白云寺的禅房住下,高贵妃跟着苏叶一起用斋饭,说是两个人一起吃,斋饭都要香一点。
四格格走了小半路,后面都是嬷嬷和宫女轮流抱着上来的。
苏叶看嬷嬷和宫女们累得够呛,就让她们轮流歇息。
她还担心四格格不爱吃斋饭,谁想到这个女儿跟自己一样,一点不挑食。
也可能走得久了肚子饿,四格格吃得还挺香的,吃完就自个去睡了。
两人用完斋饭喝了一壶茶,这茶水的味道相当朴实,据说是白云寺后头养的野茶树,不如宫里的精细,粗矿中有种自然的清香,苏叶喝着还挺喜欢的。
恭嬷嬷这时候来禀,说愉嫔和嘉嫔被抬上来了。
苏叶微微睁大眼:“她们这是怎么了?”
恭嬷嬷的声音很低:“听闻两位娘娘一边走一边歇,半路实在撑不下去就坐轿子抬上来的。”
她没说的是,皇帝知道后很不高兴。
他都是自己走上来的,皇太后也是,皇后、高贵妃和苏叶都是,怎么轮到愉嫔和嘉嫔就不行了?
没见魏贵人和白贵人也是相互扶着,慢吞吞一起走上来的?
走得慢一点无妨,两人走半路就轻易放弃,这是皇帝不太能忍的。
苏叶听着怪同情愉嫔和嘉嫔的,后宫女子都太宅了,宅女哪个身体素质好的?
当然,除了皇太后,她简直是脚下生风,走得飞快,她这个年轻了二十岁的都要跟不上的。
高贵妃心有余悸,她要没之前多散步走动,这会儿肯定也是走不上来的,会不会被皇帝一样训斥?
苏叶看出她的想法就笑了,那必然不会啊,愉嫔和嘉嫔原本就惹皇帝不大痛快了,后来是因为狂刷皇太后的好感才拉高了一点分数。
现在她们陪着皇太后来礼佛居然不积极,皇帝当然不高兴啦!
估计愉嫔和嘉嫔刷皇太后好感度的时候,也没想到还有这等副作用在。
她们第二天腰酸背痛还得爬起来跟着皇太后去礼佛,怎么都要把好感度维持下去,尤其在皇帝这里的分数不能再掉了!
虽然夜里有嬷嬷帮忙揉按,愉嫔和嘉嫔的脸色还是不大好。
苏叶睡了一觉感觉就好多了,尤其山里凉快,四处安静只能听见虫鸣,隐隐还能闻见檀香,简直一夜好眠。
皇后和高贵妃瞧着面色都好多了,更是突出了愉嫔和嘉嫔两人的脸色有多难看。
魏贵人和白贵人还好,尤其白贵人好歹是跳舞的,运动量比其他人多了,也就没那么累了。
皇帝终于看到心心念念的黛螺顶,心情才好多了。
只是上面风大寒冷,叫他想登台朝拜五顶的心愿无法达成,于是皇帝就叫来黛螺顶的主持青云吩咐道:“下一次朕再来的时候,希望能够不登台也能朝拜五方文殊。”
苏叶对主持们的同情简直是滔滔不绝,皇帝想一出是一出,让主持们真是不要太为难了。
而且皇帝看着是随口吩咐的,但是他记忆力好,绝不会轻易忘记,下次来要没达成,青云主持的脑袋又危险了。
估计青云主持要是有头发都得愁秃了,好几天茶饭不思都琢磨不出来,还特意隔着屏风去请教皇太后了。
那会皇后、苏叶和高贵妃正好去给皇太后请安,隔着屏风隐隐约约都能发现几天而已,青云主持都瘦了一圈,怪惨的。
皇太后哪里有法子,只能安慰青云主持,又鼓励几句,希望他好好干让皇帝满意。
她是很清楚自己的儿子,想要的就一定得到,不然就是对方不够努力了。
青云主持还能怎么努力,他差点努力得要哭出来了。
还是苏叶有点不忍心,提出了一个不确定的建议:“臣妾斗胆说一说,太后娘娘听一听如何?”
她提出的就是五方文殊分散各处,需要登高台才能朝拜,那能不能把这五顶并合后都塑在正殿里面?
这样一来,皇帝下次登上黛螺顶可以直接到五方文殊殿朝拜,就等于在五个台顶朝拜了五方文殊,不必再去登高台了。
皇太后笑着点头:“我听着是个不错的主意,青云主持以为如何?”
青云主持想了想还真能这么办,对苏叶是千恩万谢,准备回去就着手弄起来!
谁知道皇帝下次什么时候来,半年一年,还是三五年之后?
反正青云主持想着立刻开始准备起来,有备无患就没错了!
之后黛螺顶特意为皇帝专门建造了小朝台,后来皇帝来了之后一看果然高兴,一时兴起还写了一首诗。
得知是苏叶提出的建议,皇帝还夸了夸道:“还是你的脑瓜子好使,要不是你,主持也不知道要琢磨多久。”
苏叶谦虚一笑:“臣妾还担心这注意不合适,幸好有太后娘娘帮着参详一二。”
皇帝听着就更高兴了,自己的心愿有太后和爱妃一起琢磨出主意来,这多圆满!
他一高兴,直接就给了主持两万两的香油钱,用做修缮寺庙之用。
苏叶肉眼可见一直蔫了的青云主持终于活过来了,连连谢恩。
想必她主意是出了,但是主持还得发愁填补进去的银钱。
好在皇帝大方,直接就给钱了,不必主持再去想这些,一心弄好小朝台就行。
皇帝还蠢蠢欲动想在五台山修建行宫,然而他想到大-炮和火铳填补进去的材料钱最近把国库吃得厉害,也不好意思跟户部提出这事来,免得户部尚书跑来抱着自己的大腿哭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