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思怡一早就准备好了一切,就等着女儿和外孙回来了,她还指使着自己的孙子去村口看着,看到姑姑了,快些回来报信。
  他们就生了这么一对双胞胎,两个孩子,儿子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知道他哪里好哪里坏,女儿之前还不错,嫁的人好,子嗣也顺利,但谁承想,孩子还没有成丁,就守寡了,虽然是得了一间房子,但是,老伴是没了,她又是个死心眼的,以后不会再找,中年丧夫,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每每想起来女儿未来孤单的情况,田思怡就老久老久的睡不着觉。
  苏茴他们走了半个多小时就到了柳村,两个村差不多大,地形之类的也相差不大,不过相比较起来,李村距离镇上更近一些。他们李村的人去镇上要花半个多小时,而柳村的人去镇上,那就要花一个多小时,几乎是两倍的时间。
  这是苏茴来到这个世界后第一次去娘家,还有些新奇。
  第22章 七十年代
  不过回娘家新奇归新奇,该说的话还是要说,在路上,苏茴一再叮嘱了四个儿子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四个孩子一一保证,苏茴舒了口气。
  她一直有在注意,有些东西不该拿出来的就不拿,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守住口,把家里吃的用的都说出去的话,少不得会被说没有成算、大手大脚、不会过日子之类的,到时候别人说说闲话,她不在意,但是传到田思怡他们耳朵里,那就是滔滔不绝的念叨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苏仲苏茴是双胞胎,取了柳村的大姓人家的女儿,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苏半夏,小儿子叫做苏石伟,年纪分别跟张保国和双胞胎同龄,但是月份要大一些。
  一看到姑姑,苏石伟回去给奶奶报信,苏半夏跳着走了过来。
  “姑姑!”
  苏半夏长得跟苏仲很像,都是白皮子,长相斯文。
  “半夏,你在这里等我们吗?”
  张保国看到表哥,也很高兴:“表哥,我们来了!”他们一向感情不错。
  看到跑回来的小孙子,田思怡就知道女儿到了,看了眼天色,女儿肯定早早的就出发了,不知道吃早饭没有,她进厨房把年糕拿出来。
  苏茴一到了娘家,把篮子放下,就先把糖果掏出来,分给两个侄子。
  田思怡看到了女儿带来的东西,欲言又止,之前女儿回家的时候拿这些东西回来,她收的一点也不心虚,因为女婿能干,但是现在还这样,她感动女儿的心意,却也心疼她。
  苏茴注意到了:“这些都是自家有的,我就拿来了,你别嫌弃。”
  “哪里会嫌弃,你不要拿那么多过来的,留着你们自己吃。”田思怡放到一边,打算等他们回去的时候给女儿带上。
  她又不是那种贪图外嫁女儿往娘家扒拉东西的人,只要女儿过得好就可以了。
  苏浅明瞄了一眼:“收着,等下给女儿带半只鸡回去。”自家养的老母鸡,好几年了,不下蛋了才舍得杀,专门留着一半呢。
  苏仲打开了罐子的盖子:“这是什么?”
  “这是我做的酱,你打开的这个是豆酱,另一个是香菇肉酱,你们尝尝。”
  田思怡去拿了筷子出来,沾了点放进嘴里,眼睛一亮:“好!”真香,肯定下饭!
  苏仲看着妈那一只筷子,进去也拿了一只,一放进嘴里,跟苏茴差不多的眼睛就眯起来了。
  他竖起大拇指:“妹妹,你这手艺是这个!”
  真这么好吃?
  常小荷狐疑的拿过筷子,然后又是一筷子下去,吃得津津有味,咸是咸了点,但真香啊,吃了一点还想再吃。
  “这豆酱都这么好吃了,香菇肉酱呢?”有肉有香菇,肯定更好吃吧?
  “等下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尝尝,这个别放太久,半个月最好吃完,不能久放的。”
  苏茴也估不准到底能放多久,但是这个天气,这个含盐量,半个月应该没问题。
  年初二回娘家,女儿是客,加上苏浅明和田思怡在柳村都是外来户,没有亲戚,就一家人坐着说说话。
  苏茴是有些叹息的,这些日常什么的,她没耐心说的那么细,偏偏田思怡完全是一片爱女之心,她只能耐着性子一一回答。
  她只能换个思维安慰自己。
  在白骨莲成熟之前,她无法修炼,但能练练心境,这也算是一种历练了。
  苏半夏和张保国张卫国出去玩了,不知道跑到哪里,苏石伟和双胞胎在屋子一角分享玩具。
  苏石伟拿着自己木雕的老虎,张安国拿着熊,张定国拿着狼,来了一场凶猛的“战斗”。
  不知不觉间,时间就到了午时,饭菜很丰盛,比不得张家年夜饭的十全十美,也占了八个菜碟子,加上两个小碗装的豆酱和香菇肉酱,也凑了十个。
  酱被热过之后,香味散发,一端上来,肉菜先是被解决,然后就试探的沾酱,这一沾,就停不下来了。
  苏半夏吃着香菇肉酱,头也不抬:“姑姑,这个真好吃。”他想说些词汇来表达,却什么也想不起来,只记得好吃两个字。
  “下次姑姑还给你们带。”苏茴这个还是很有信心,这是她第一次做,下次有经验了,肯定会做得更好!
  看到女儿现在的样子,知道她走出来好好过日子,苏家放心了,苏茴带着四个孩子回去的时候,硬是被塞了不少粮食,苏浅明还给了她十块钱。
  苏茴哭笑不得,她现在真不缺钱,不过为了让他们放心,她还是拿了,来日方长。
  一个年过去,四个小孩都多了点肉,看上去也更顺眼了,见了的人都说肯定是过年吃的好,苏茴也变化不小,白了,肉也多了,看上去跟刚得知张平去了的消息苍白消瘦的摸样判若两人。
  赵夏兰看到她这样,很高兴,从家里拿了不少蔬菜的种子过来。
  但是她有些不解:“你要这么多种子干嘛?这自留地你可别犯傻种这些,想吃菜,山上挖野菜去。”
  这就是他们明明地处南方,不缺青菜,但是常去山上挖野菜的缘故了,自留地那用来种红薯种玉米填饱肚子还不够呢,哪里还挤得出那么多去种这些青菜,大都是边边角角种一些而已。
  当然是种到芥子空间去啊,她不止要种青菜,还要种大米,种果树。
  除了中间的白骨莲范围领地内无法种植,其余的灵植消弭,反哺芥子空间后留下了不少的空地,去除那些还活着的,还有三亩多的地盘呢。
  这芥子空间原先是专门用来种植灵植的,每一块区域都被规划的整整齐齐,分别还设置了阵法,用来调节那区域内的温度、气候,还有简单的一键收割,在那里种上了,根本不用她花费太多时间去打理。
  现在那里除了一些药草,已经陆陆续续种了一些稻米和果树了,青菜也有,不过之前她种子有限,品种就那几样,现在开春了,取种的途径就多了,很快就能把芥子空间变成自己的随身菜园。
  “我知道,只是边角还是可以种点。”
  “行,这些都是我跟我婆婆那拿来的,本来也没用,你都拿去吧,心里有数就好。”
  赵夏兰放心了,她就担心苏茴“干傻事”,把自留地都种上不顶饿的青菜,青菜是比野菜好下口,但是不顶饿,再好下口有什么用?
  第23章 七十年代
  一过元宵,一丝春风吹来,学校开学了,张成业也组织村民准备春耕事宜。
  他们村小学一共有三个老师,一个偶尔出现的老校长,加起来四个人。
  四个人中,苏茴负责一二年级,另外两个老师负责三四五年级。
  他们当老师,村里不给钱,不给粮,但是记工分,跟成年的壮劳力一样,一天10个工分,现在又因为特殊时期,他们村只上半天课,上半天就能拿那么高的工分,羡煞旁人。
  因为知道这份工作的难得,他们三个都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对每一个学生都尽心尽力,尽可能的教会学生更多的东西。
  他们几个尽心尽力,学生的成绩就是最好的反馈,也是看到他们孩子的成绩,村里人才没有说裁剪掉一名老师之类的话,毕竟这工分最终分的粮食是大家种出来的,粮食总量就这么多,越多人来分,分到个人头上就越少,这笔账,谁都会算。
  上半天课,下午的时候,这些学生都是半大的小姑娘小伙子,家里家外都能干,会回家帮忙下地干活,之前原身这半天的时间,有时候也下地去多挣一些工分,有时候就在家负责各种家务。
  现在苏茴没有在下午的时候再去挣工分,就在家里伺候那自留地。
  这自留地原先是山地,生长着杂七杂八的灌木和野草,还有不少小石子,平整过后,棺木消失了,野草春风一吹又冒头,石子大部分都被捡到一旁,只剩下泥土。
  但是要种好粮食,土壤一定要肥沃才行,这个土壤跟肥沃搭不上关系。
  苏茴就在张根的指点下,去山上挖松叶泥、烧草木灰堆肥。
  她下地的动作,一开始还有些生疏,来回做了几遍就熟练了。
  这自留地全部都要种上红薯和玉米,边角才能种上一些姜葱蒜和青菜,以及南瓜苗,藤蔓可以蔓到院子上。
  除了伺弄自留地以外,苏茴还要上山砍柴打草。
  张保国也不得闲,上午去上课,下午他就去挣工分,他年纪小,只能做拔拔草之类的活计,因为他动作利索,也能拿个两三分,等到干完活回去,他还要在妈妈的指示下做习题,教弟弟简单的认字和数学,还要朗读报纸,充实的不行。
  张卫国也很忙。
  在妈妈和哥哥都去学校之后,他和两个弟弟去后山捡竹壳,去河边捞小螺喂鸡,有野菜冒头了,还要去挖野菜。
  不过现在这时候没那么多东西,他更多的时候是跟着两个弟弟在外面玩,上午就是他们兄弟的玩耍时间,等到妈妈和哥哥回来以后,他们就有活干了。
  妈妈不知道从哪里弄了一些木片,写上了数字和一些简单的常用字,一边教他们认字一边教他们做游戏,这种学习方法确实比枯燥的念书和写字好多了,玩的还算愉快,而且因为妈妈、大哥都在学习,妈妈要考更高的学历,大哥则是被妈妈布置了很多任务,有人带动着学习,学习的氛围上去了,坐下来学习也就没那么难。
  习惯了之后,张卫国也适应了这种上午去玩,下午边玩边学习的生活,相比较起来,张安国坐的最稳,给他一本空本子、一支笔,还有一本小人书,他能坐在那里大半天,喊他出去玩都喊不动的。
  最坐不住的则是张定国,他屁股下面跟有钉子似的,超过半小时就扭来扭去,想出去玩。
  人的性子不同,只要他按时完成任务,他出去玩,苏茴也不会强迫。
  不比张卫国,他要上学了,而且他虽然有些毛躁,但还坐的住,学起来也快,按照这个进度,苏茴觉得他可以尝试一下跳级。
  张根说的也有道理,四个小孩都去上学,外人看来压力有点大,这样的话,聪明孩子跳个级,就能节省一年学费。
  本来一年级学的就是基础。
  她管着些,还能磨一磨他的性子。
  今天没有适合小孩子干的活,张保国就没有去下地挣工分,先回家自留地里很有责任心的巡逻了一圈,没发现活,这才跑出去玩。
  在路上他看到了大堂哥张锦华,招手招呼他一起去河边。
  张保国跟上小伙伴们,一起去到河边,河边上有人在干活,看到一堆小子,叮嘱了一句不能下水,就不管他们了。
  这时代养孩子养的都比较粗糙,不会管太多,如果不是因为是冬天,这一句不能下水的叮嘱的都不会有,他们村的孩子就没有几个是不会游泳的。
  跟小伙伴在一起时间过得特别快,在河边石堆找鱼的张保国不经意抬头,看到了开始变色的太阳,时候不早了,该回去了。
  张锦华纳闷,看着堂弟放回挽起的裤腿,收拾摸出来的几个河蚌:“这么早回去干嘛?”
  “我回去要写作业。”
  一说到作业,张锦华不说其他话了:“去吧去吧。”
  他的作业还没做呢,要不明天早起去学校做完他?
  有一个做老师的婶婶,有一个是同班同学的堂弟,完全不敢逃作业的张锦华叹了口气。
  人生艰难。
  ——
  张保国回去的时候,妈妈在家,已经烧好了洗澡水,晚饭也开始做了,他闻到了肉汤的味道。
  妈妈买的肉还没吃完吗?幸福。他把河蚌放到盆里养着,出去一看,三个弟弟一起侧着脑袋在看一本小人书。
  “你们在看什么?”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