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院 > 仙侠修真 > 屠魔工业 > 第九十四章 钢厂升级计划(上)
  重建玉石峰的事情挺重要,沈文剑拿出日常公务之外的大部分精力全程盯着各个环节。
  察觉到生物院还有两万多吨初代浮空石囤积,沈文剑协调工程院为三个轻量化浮空平台中的一个进行浮力升级。
  轻量化浮空平台设计时已经考虑到升级浮力,因此无需投入多少额外的材料,不过仍然对顶面加装了一层钢板,升级消耗浮力约五千吨。
  升级后的轻量化平台建成一栋,一万平米的实验室,提高安全标准之后变成两层楼。
  借助新增的危险实验楼,生物院增加了两个虫肉混合体的系列实验。
  另一边,九月时,经过改造的新纺织机通过测试。
  新纺线机的人力利用率没有琴仙岛的原版高,按六个工作岗位算效率只能提升1.5倍,好处是半自动化的实现,能明显改善工人的劳动强度,下班之后能有更多精力去消费和造孩子。
  另外还弄出一套织布机,也是用电的,只不过因为成本控制的关系,没有控制系统,纺出来的布很丑,只能做粗纺。
  通过行政中心的渠道,把机器参数交给纺织厂,反馈回来的消息,纺织厂的作坊主们表示维修费用不太高的话,愿意以二百两银子一台机器的价格购入十台试试,织布机……最多一百两,要三台。
  跟沈文剑预期的还有些差距,他转头让人去跟钢厂沟通。
  办事的是殷玲,她还带着一份计划单:“玉剑山在随后的几年至少需要两百万吨钢材,如果能保证质量,掌门说可以提高到五百万吨。”
  几个老板听了口水差点流下来。
  前几年玉剑山等四个修士门派的需求不高,但钢厂的一半股权,也让三个股东每人每年能分润到千多两银子,钢厂还获得了一些矿石囤货。五百万吨钢材,即使是来料加工,那利润也能砸死很多人啊!
  见几人都激动的快失去语言能力,殷玲才说明来意:“为了保证你们的产能,掌门正在帮你们协调人力,主要是从纺织厂挤出来。不过纺织厂的生产能力不能降低,需要更新设备才能凑出人,几位是不是也应该表示表示。”
  居然是要他们拿钱给纺织厂升级设备!
  三人中的李姓土财一脸苦笑回应:“我听说了,纺织厂要买的纺线机要上千两银子一台,我们这小本买卖,实在是担负不起啊。”
  殷玲还等着回去看话本,没空听他们瞎掰,按沈文剑告诉她的办法摆手道:“玉剑山不会强迫任何人,不过丑话说在前面,如果钢厂的产量不够耽误了掌门的大事,我们会考虑用岛民或别的什么人,另建新的钢厂。”
  四个正会门派、浮空城、岛民、三个小门派,加起来就这一个钢厂做铸铁、钢材的供货商,正常情况下他们的确有资格拿捏一下。
  然而现在殷玲手中握着五百万吨的钢材订单,能让一个年产百万吨的新钢厂,完成从赊欠设备款到盈利的跨越。即使岛民干不来,还有修士小门派呢,除去人力等成本至少近百万两的利润,修士也不会放过。
  三人大眼瞪小眼,这……这可如何是好,新钢厂一建还有他们什么事儿?新钢厂的设备肯定更好,如果对方压价不是要老命么?
  其中一人福至心灵,腾的从椅子上弹起来,在一边跪下磕头:“求上仙教小的如何应对!”
  说起来这还是殷玲头一次受人跪拜,爽快的感觉跟看话本不相上下啊!
  她好不容易保持板着脸的表情,点头嗯了一声道:“孺子可教。纺织厂设备升级自己也会出钱,你们凑个三、五千两意思意思便可。不过帮你们协调的人力只应付得了一时,掌门可等不得十几年,你们最好提出可行的产能升级方案,让玉剑山或海龙山帮你们把设备换换。”
  前半句是沈文剑的要求,有额外的三五千两设备款,纺织厂应该能够下定决心,把大部分甚至全部设备升级。如果总共能凑出一万两设备款,安排人再提供少许改进也不会亏本。
  后面半句,殷玲以外的人可能就说不上来了,因为整个玉剑山也只有冷云、殷玲、吉云三个和沈文剑住一个院落的,偶尔听他自言自语,才知道他最终要把钢厂的产能推到什么规模。
  殷玲的解释立刻让三位老板开窍了,只要他们能表现出扩展产能的潜力,让玉剑山看到几年内完成订单的希望,玉剑山就没有理由去建新的钢厂,毕竟熟练工是变不出来的。
  钢厂老板们主动参与进来,一番来回折腾,几天之后纺织厂终于接受每台纺线机360两的报价,决定一次采购二十二台。织布机只提高到五台,交易单价为200两。
  从纺织厂抠出一批人,通过行政中心的职介办公室转换成合适钢厂的劳动力,行政中心又从其他地方弄来十来个人,钢厂人员总数首次达到四百人。
  但是这种改变还远远不够,三百人,连钢厂现有的最大产能都发挥不出来,更不用说甚么几年内完成五百万吨订单了。
  人力已经达到极限,调动都很难,设备改进变成了必然。
  钢厂老板们找上门想订购新设备时,沈文剑担心钢厂老板们过于低估生产线的开发与装备费用,先给了点甜头。
  钢厂提前拿到一百万吨标准结构钢的加工订单,包含预付款三十万两和相应数量的铁矿等在内。
  见到有玉剑山掌门大印的绢质订单,钢厂老板们也发狠了,一开口就要上百万吨级的生产线。
  但是,这个要求被回绝了,玉剑山只提供最大产能八十万吨的成套生产线,要价为六十万两银子,可以分期付款,一年内开始安装新生产线。
  六十万两!
  这个费用把老板们惊傻了,两个老板差点当场就去了。
  于是,几乎理所当然的,老板们尝试借助行政中心的渠道,跟海龙山接触。
  海龙山的人接到要求,一脸懵比,年产一百万吨钢材,还包括特种钢!可是厂子只有四百个人!
  设备要怎么做?人力如何安排?
  灾前,年产一万吨的钢厂都没见过,一百万吨,那工厂得是什么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