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衡这次来找方氏, 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方氏在整个岐州都是名人,甚至名声还传入了京城, 大家都知道有她这么个人, 守寡五十年还能毅然决然地和夫家和离。
方氏本身就有极高的话题度和关注度。
这样一个有名的人,大多数人只知道她和离了,不知道她和离后到底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虞衡就想让方氏频繁在怡阳府各县下露面, 让所有人都看清楚, 女子又怎么样,只要自己骨头硬, 腰杆子直, 照样能活得堂堂正正, 还能吃上公家饭, 过的比夫家好上百倍千倍。
方氏的存在, 本就是一个榜样, 让所有女子都能看到,在从父从夫从子三条路外,还有另外一种生活方式, 可以让自己挺直腰杆, 不依附任何人, 活得畅快。
尤其是, 方氏还已经是六十六岁高龄的老夫人了, 那些年轻的小、和方氏一样长年累月被夫家磋磨的小媳妇, 见了方氏, 就该明白,和离后的日子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只要足够坚强, 还是可以养活自己的。
当然, 虞衡也没指望所有被磋磨的女子看到方氏后就立马觉醒了,觉醒本来就是一件痛苦的事,即便是后世,也有许多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不离开人渣的女性,任谁劝说都没用,别人报警还怪别人多管闲事。
不过这些人本来也就不是虞衡的目标,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起步太过困难,想要一步到位,更是不知要过上多少年。虞衡有生之年,应该看不到了。但他仍然想尽力去做这样一件事,给那些像方氏一样,自我意识觉醒了,却碍于种种桎梏没有任何办法脱身的女子一个机会,一个像方氏这样,脱离苦海自力更生的机会。
说起来也是心酸,这样的机会,本该是每个人该有的权力,然而现在,女子根本就没有选择权,只能自己默默忍受,一忍就是一辈子,忍不住的寻了短见,忍住了的多年媳妇熬成婆,大多又在重复新一轮的悲剧。
就像一个死亡轮回,代代都不得解脱。
方氏没想到虞衡竟然会请她去衙门干活,还说衙门给她养老,这样的公家饭,寻常男子都要争着抢着打破头,竟然落在了她这个老太婆头上?
女子也能吃公家饭?
方氏做的最美的梦里,都没敢这么想过。
看着虞衡殷切的目光,方氏忍不住笑着叹了口气,不知为何,眼底一酸,幸福得想要流眼泪,“国公爷,你……你这想法,怕是要惹出不少非议来。老婆子一把年纪,半截身子埋进土里的人,被人骂上几句倒也没关系。但国公爷你还年轻,老婆子这样大字不识几个的人都看得出来,您是个有大前程的,小小的怡阳府知府,绝对不是您最后的官职,您这样的人,最后该是当那戏文里唱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官的。要是为着这一时意气,搭上您后半生的前程,那老婆子就得劝您再好好想想。”
方氏言辞恳切,看向虞衡的目光也极为温和,“您是个大好人,也是个大好官。您这样的人,就该当最大的官。这样,您才能让更多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虞衡则偏头问方氏,“方大娘,更多的百姓……就不包括像您这样的苦命人吗?不瞒您说,我曾经对太子殿下说过,身为强者,要有悲悯之心,对弱者更该宽容爱护,对她们的苦难感同身受。现在,您不必顾虑那么多,只告诉我,这个活,您想不想干?”
方氏目中异彩连连,追问了一句,“真的不会影响您的前程?”
虞衡斩钉截铁地回答,“不会!”
“那么,我去。以后就多劳烦国公爷了。”
虞衡笑着点头,为方氏的加入感到真心的喜悦。百姓们也有一半是女子,凭什么自己就不能为女子考虑?
配阴婚、扔女婴,还有更多掩藏在淳朴憨厚表面之下的龌龊,都该一样一样挖出来,将这些见不得人的玩意儿彻底清除。
虞衡决定做普法的事儿,除了请了方氏外,没一个出格的地方。
张大柱刨人祖坟一案传得沸沸扬扬,影响极其恶劣,虞衡针对这点想办法开启民智,让百姓们明白朝廷律法,对这一问题精心处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这还不好?
工作能力超强的好不好?行动力一流,第一时间做出决策,身为一地父母官,虞衡这个反应真的非常优秀了。
这种情况下,选了一个女子进公门吃公家饭……应该也不是那么让人接受吧?
才怪。
岐州刺史那边就听了不少闲话。本来虞衡之前绕过岐州刺史,直接接收了朝廷给怡阳府下拨的一百两银子,就让岐州官员们很是不爽了。结果虞衡还想让方氏去衙门干活?
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哪家衙门收过女子的,还收的是个快到古稀之年的老婆子?
岐州那帮官员吧,自己没什么大本事成天想着混日子,又眼红别人干得好。眼红就眼红吧,当面锣对锣鼓对鼓掰扯清楚了,虞衡还敬他们是条汉子,然而他们却怂得很,见了虞衡“国公爷”叫得可亲热了,转头就跑去岐州刺史面前给虞衡上眼药,什么“他虽然是国公,但到了怡阳府来当知府,就该听大人的。”、“天下九州,哪个州下的知府敢越过刺史自己单独干活的,他这是要把怡阳府给单独分出去啊!”,这类的话没少说。
岐州刺史心说你们在我面前抱怨有个屁用,有本事自己和虞衡掰扯去,反正我也快要告老还乡了,任凭你们怎么抱怨,我都不听。
想着大家在一起也共事了许多年的时间了,岐州刺史还特别有良心地提醒了这这些官员们一句,“抱怨的话少说,别在其他人面前说漏了嘴,国公爷的前程可不止于此,我也快告老还乡了。”
就差直接告诉所有官员,有什么抱怨的话都给老子烂在肚子里,指不定虞衡哪天就成了你们的顶头上司了,说话注意点。
实际上,岐州刺史心里也挺不得劲儿的。就像其他人说的那样,现在虞衡坐镇怡阳府,基本把怡阳府变成了他自己的一言堂,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不把他这个岐州刺史当回事,是个人碰上这样的状况,心里都会不舒服。
虞衡还真不是故意的,他先前在京城时也是这样的做派。说是翰林院的官,实际上一直在政事堂混,还和两人帝王谈笑风生,翰林院掌院也从来没说过什么,现在虞衡还是按照原先的习惯来,真不是特地针对岐州刺史。
但岐州刺史再怎么不悦,虞衡该是装作不知道,带着方氏到了怡阳府,为马上就要开展的普法工作做准备。
老实说,虞衡先前为了要如何给百姓们普法的问题愁了好几天,后来突然灵光一现,想到自己当初为太子写的那些普法情景剧,完全可以用上嘛!
百姓们不识字,也没那个耐心去花时间认字,就像厌学儿童一样,听到要学点东西就立马拒绝三连。但百姓们热爱听戏,戏班子咿咿呀呀一开唱,底下就坐满了人,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能点评一番。这个是大好人,那个是大混蛋,听完后还能继续讨论,感慨一下那王八蛋死的太好了。
虞衡写的那些普法情景剧,本就极为生活化,就是万千百姓生活的缩影,几乎每个人都能在短剧里找到熟悉的人物形象,更贴合百姓生活,自然也就更容易百姓们的共鸣。
想明白这点后,虞衡便让人去找了几个戏班子中退下来的唱戏的。也不用他们再画脸唱大戏,就穿的生活化,记了词儿来表演一段短剧就行。
这些活,对戏班子出身的师傅们来说,根本就不是个事。不仅把词都给记好了,还超常发挥,把人物的微表情和心理活动揣摩了个八/九不离十。往台上一站,一个眼神过来,那就是角色本人,代入感特别强。
导致的后果就是,扮演坏蛋的那位演员,还在台上说词时,底下就有人给他扔臭鸡蛋小石子。
尤其是在排张大柱一案时,听了张大柱那一番关于赔钱货和刨人祖坟的理论后,众人更是义愤填膺,恨不得冲上去将“张大柱”打死,要不起有衙役在戏台子周围守着,那扮演张大柱的倒霉蛋怕是要被人给打个半死。
这时候,方氏站了出来。
她穿了一身略微鲜亮些的衣裳,目光似乎有着看穿人心的力量,往台上一站,威严庄重,威风得不得了。
“张大柱已经被缉拿归案,他刨人祖坟,配阴婚,干的都是缺德事,大人肯定不会饶了他,已经判了秋后问斩,现在在大牢里过得更是生不如死。大家仔细想想,张大柱配阴婚有错,那卖女儿尸体的人就没有错了吗?都说死者为大,怎么会有人连已经死了的女儿都不放过,让她死都死的不安生呢?乡亲们,闺女也是人,同样是你们的骨血,你们也多心疼心疼她们。配阴婚,那是犯法的!”
有人心里顿时就犯嘀咕了:闺女和儿子哪能一样呢?一个是要嫁出去的,是别人家的人,儿子是自家人,能传自家香火,怎么可能一样?
但看着台上威风凛凛,即便两鬓微霜依旧精神矍铄神气得不得了的方氏,再想想她的彪悍经历,这些犯嘀咕的人又都将话给吞了回去,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这老太婆气势堪比千军万马,他们要是敢嚷嚷出来心里话,这老太婆下一刻就会冲上来暴揍他们一顿,将他们打的亲娘都不认识。
年轻的小姑娘想法就直接多了,看着台上的方氏,眼神亮的惊人,心中就这么种下了一颗生命力顽强的种子,到了某一天,就会开出明媚的花来。
这就是希望的火种。
虞衡觉得,这些希望的火种,不应该只在怡阳府传播。岐州其他府,也可以动起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