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院 > 其他类型 > 基建高手在红楼 完结+番外 > 基建高手在红楼 完结+番外_299
  太子闻言便笑道:“古时有‘四相簪花”的典故,难道今日园中几位都是要做宰相的?”
  旁人登时一起凑趣:“古时有韩琦为王珪、王安石、陈升之簪花,四人同簪这‘金带围’,后来四人都官至宰相。今日孟状元、邝榜眼、林探花,再加上夏大人,四位正应了这一枝四花之数,夏大人,您也应当簪上这朵才是。”
  夏省身的确是剪了一整枝金带围下来,一枝上四朵芍药,开得正好。他听旁人力劝他也戴上这一朵芍药,登时苦笑道:“老臣……若是能当上宰相,呵呵,呵呵呵!”
  他已经官至太子太傅,但往后出任宰相的几率非常小,可以说是今生无望。再说这簪花宴之后,夏省身还做好准备要与皇帝死磕,把殿试试题中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相关内容都给“怼回去”,这位甚至做好了因此获罪甚至被罢官、流放的准备。
  他心想与其在这簪花宴上给自己簪花徒惹人笑,倒不如把这吉兆让给年轻人。
  但是夏省身在席间看了一圈,见只有一甲三人适合簪花,其他人要么是皇族中人要么是异姓王,都与“宰相”这个职位不会沾边。
  他突然记起:“不是这府上也有一位士子,取中了二甲的?”
  登时有人把贾政给推了出来:“夏大人,这位贾存周,是荣国府贾大人的次子,今次中的便是二甲。”
  贾政望着夏省身,不免有些扭捏:“夏大人抬爱……”
  夏省身却摇摇头:“虽然皇帝陛下为殿试的出题,老朽颇不认同,但你既然会试能被取中,老朽就认可你胸中所学,足以为国家所用。”
  这大约是夏省身第一公开他就殿试的出题与皇帝陛下之间存在分歧,这话一出口,太子脸上颇为尴尬,但见到夏省身认可了贾政的成绩,太子还是悄悄松了一口气。
  “席间四位今科高中的士子,这也是缘分,就让老朽为你们四位簪上这寓意吉兆的‘金带围’,盼望各位日后好好为国家出力。”夏省身最后说。
  于是这位夏大人用金剪子剪下这四朵芍药,要一一为眼前的年轻士子们戴在头上。
  先是孟有德,然后是邝韧山,接着是林如海,最后才是贾政。
  夏省身刚刚要把手中的那朵芍药戴在贾政鬓边,谁知远处有人出生阻拦:“夏大人且慢!”
  “老三?”监国太子看清了远处来的人。
  这一声把一旁的贾放吓得够呛,因为贾赦总是这样叫他,太子一出声,他要反应片刻才能想过来,不是贾赦在叫自己,而是太子在叫三皇子……太子叫他的话,估计会叫老六。
  “老三,你姗姗来迟不说,还偏偏搅扰了夏大人簪花之举,还不快过来罚酒三杯?”太子笑道。
  但太子身边好几个人,水宪、贾放……都觉出有些不对劲。三皇子还带了些从人,快速进入大观园,进来的人都身穿官袍,这些人里有文官,也有身着官服的顺天府衙役,甚至还有几个看起来像是五城兵马司的人。
  这些人……不会也都是来参加簪花宴的吧!
  只见三皇子快步赶来,拦住了正欲簪花的老大人,柔声道:“太傅大人,本王拦住你,是为了您免于后悔,为不该簪花的人簪上了这一朵‘金带围’。”
  他这话一出,贾政还木知木觉的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旁边贾放已经先变了脸色——三皇子这么说,就意味着贾政不该簪上这一朵芍药,他没有资格。
  但一甲只有三人,金带围却是一枝四花,必然有一朵会由夏省身给二甲取中之人带上,而贾政,是这现场唯一一名,二甲取中之人。
  那么,这个三皇子的意思莫不是——
  贾政根本没有资格被二甲取中?
  贾放登时明白了,这必定是当日在晚晴楼之事东窗事发。礼部侍郎高仕达不会没来由那么好心地为贾政送上试题。而贾政固然是诚实为本,没有打开匣子,没有偷看试题,可问题是,这其间的真相,除了贾政之外,只有贾放和水宪知道。
  贾放正在焦急,忽然手腕为人握了一握,随即松开。水宪只在他耳边说了两个字:“冷静!”
  贾放登时想起这人应承过他的,要他当此事没有发生过,一概不要过问,一切都交给水宪处理,必定会给他一个结果。
  他登时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保持冷静,甚至和其他人一样,用大惑不解的目光看着带着人耀武扬威而来的三皇子。
  而他心里突然想起早先自己对贾敏说过的话:这世上会有那么个人始终懂他,明白他,知道他可能会一时惶然失了分寸,晓得要及时提醒他——用最简洁的言语告诉他,不要慌,我一直在。
  此刻水宪确实是在用实际行动向贾放表示“诸事有我”,这位年轻的异姓王只朝前迈了小半步,已经用半边身躯将贾放挡在身后。
  这时耀武扬威的三皇子已经带着大队人马来到簪花宴现场各人面前,他故作高深莫测,眼光缓缓地在孟有德到林如海之间看了一圈,最后落在了贾政脸上。他用一种得意洋洋的声调说:“诸位,本王是来拿人的!”
  第127章
  “老三,你这究竟是为了何事?”太子的脸色终于转为不善,口气也硬了起来。
  “你难道不知道孤正借了荣国府的园子,由夏太傅为今科一甲办簪花宴吗?”
  三皇子很认真地向监国太子行了大礼,道:“太子殿下,臣弟奉旨查案,若是搅扰了殿下与夏大人的雅兴,臣弟先向各位赔个不是,但是兹事体大,臣弟不敢,亦不愿拖延,免得各位为欺世盗名之人所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