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院 > 其他类型 > 基建高手在红楼 完结+番外 > 基建高手在红楼 完结+番外_93
  一打开卷轴,贾放就看见了变化:只见原本水墨绘就的稻香村,现在竟然变成了彩色的了——原本水墨画时不觉得,现在变成了彩色的图景,就能看清稻香村旁边那云蒸霞蔚似的杏花。
  贾放:明白了——水墨色是在建工程,水彩是大功告成。
  他的视线在卷轴上慢慢移开,突然发现,在已经完成的稻香村附近,突然又多出一座建筑,看起来不大,小小的三间房舍,一明两暗,后面不远处还有两间退步①。
  贾放看了又看,忍不住问:“这又是哪一座建筑?”
  也不晓得这卷轴是不是多日寂寞,一听见贾放的问话,留白处马上现实出一行诗句:“可堪孤馆闭春寒”。
  贾放怔住了,这是秦观秦少游的名作《踏莎行·郴州旅舍》中的一句,下一句理应是“杜鹃声里斜阳暮”。
  可是贾放却慢慢吟诵出这篇结尾的一句:“为谁流下潇湘去。”
  潇湘,孤馆——潇湘馆,想必这就是他的下一个任务。
  贾放念诵完这一句,留白处的字迹就慢慢消失了——这证明他答对了。
  此前的稻香村,已经证实了通往一个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桃源村”,并且真的为贾放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完成了他想要完成的善举。那么这接连而来的潇湘馆,又能给他带来什么?
  贾放第一个想到的,其实是旅馆。
  难不成这座潇湘馆还能通往哪座驿站旅舍之类的吗?
  第50章
  《说文》里说,“馆,客舍也。”
  所以贾放下意识地先将“潇湘馆”与客舍驿站联系在一起。
  当然“潇湘馆”也是林黛玉寓居贾府时的小小居所,只是贾放还不需担心林妹妹会寄人篱下这样的事,毕竟现在她的爹娘都还未正式认识。贾放修复“潇湘馆”的时候,只需要将让这座建筑满足其既定功能需求就好。
  那么,园中的“潇湘馆”原本是做什么的呢?
  贾放特地去请教了一下贾赦。贾赦表示记得潇湘馆:“这不就是小时候咱们一起去挖竹笋的地方吗?刚开春,下过一场雨,咱哥几个就带上两个小厮,溜去那里竹林挖竹笋,挖了来就埋在大灶旁边的热灰里,埋上半天,吃的时候把外面的笋皮剥了……啧啧,香得很!”
  这一位吃货悠然回想,显然当年对潇湘馆的嫩竹笋印象很深。下一刻,贾赦就一拍大腿,说:“糟糕,今年把挖笋的事儿给忘了,现在……那笋早就老了吧?”
  贾放:……都长成毛竹了。
  “那竹林里的院子后来塌了,倒是有些可惜。”贾赦遥想当初,想了想又说,“不过我记得小时候溜进去过一次,依稀见到,那架上满满的都是书……”
  贾放一怔:他的确是在《红楼》原书里读到过,林黛玉的屋子“窗下案上设着笔砚……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难道潇湘馆原本就是这样的吗?
  但这也给贾放带来了灵感:古时学堂、私塾、书屋……都有可能会被称为“馆”。既然如此,他为何不把潇湘馆修成为一座以阅读为主,下棋、品名等休闲娱乐功能为辅的建筑?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①——能达到这种效果就行。
  想到这里,贾放连声向贾赦道谢,满脸喜色地告辞。
  他告辞告得突兀,贾赦一脸奇怪,挠着后脑说:“这是怎么了?……难道老三一听说有竹笋吃,就高兴成这样?”
  另一头有丫鬟进来,说是大奶奶有请,贾赦一听,哪里还记得贾放,立即说:“媳妇儿,我来了——”
  *
  且不说贾赦自去照料媳妇儿张氏,贾放带了几个人,去大观园里勘测潇湘馆的地形——贾赦给了他一个重要的提示:潇湘馆的位置很好找,看那有一大从竹子的就是。
  大观园里这一大丛竹子距离稻香村的杏花林并不远。只是年深日久,这片竹林疏于打理,长成了密密麻麻的一大片。连原有的路径都掩盖了。
  贾放在竹林里发现了一条卵石砌成的道路,通往一带粉垣,数楹修舍②,是一座小小的精致院落。
  院落正门外有匾额,现在已经几乎看不清上面的题字了。贾放的人刚要上前,贾放就在后面喊了一声:“小心!”
  几个小工一起止步,只听“咵嚓”一声,那匾额从院门上方吊落下来,却没有摔碎。贾放过去,用袖子将上面的尘土拂去,果然见上头写着“有凤来仪”四个字。
  “果然是这里了!”贾放叮嘱几个小工小心,然后才慢慢推开了院门。
  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前面是三间上房,一明两暗,可惜塌了一大半,只有最东面的一座山墙连带东屋还矗立着。
  贾放勘察过了上房的情形,便绕过上房,来到后院。后院里种着梨花与芭蕉,另有两间小小的退步,尚且完好。后院一角墙下引入一道清泉,绕着屋子一直引至前院竹林处,这才盘旋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