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院 > 恐怖惊悚 > 不良引 > 第四十五章 亮辅良弼
  裴炎感觉自己真的老了,从丹凤门到含元殿这条青石路他走了大半辈子,第一次感到这条路竟如此漫长,这已是裴炎第四次停下来喘息,剧烈的咳嗽让他背弓的像一只虾,前面掌灯的宦官看在眼里都不忍催促。
  宦官奉旨传召,见到裴炎时,他还拖着病躯伏案疾书,大唐位极人臣的宰相瘦的只剩下一张皮,几案上是早已冰冷的粥食,一旁的奏疏上笔墨未干,上面是准备陈奏的赈灾事宜明细。
  悬于中堂上的是先帝御笔亲赐的匾额。
  亮辅良弼。
  纵观满朝文武,能担得起这四个字恐怕唯有裴炎。
  裴炎拂去肩上飞雪,抬头看见城墙上卫戍的兵甲比平日多了一倍,来回巡守的武侯遍布大明宫各个角落,隐约能瞧见麟德殿方向有火光,但门禁却被重兵把守,再加之深夜被急召入宫,裴炎心里也猜到多半是宫中出了大事。
  宦官将裴炎引至含元殿就退下,连通禀的人都没有,迎上来的是上官婉儿,上来就满脸愧意赔罪:“裴相重病在身,本不该惊扰,但有国家大事刻不容缓,太后难以定夺想与裴相商议。”
  裴相一边整理衣冠一边惴惴不安问:“今晚宫中出了什么事?”
  上官婉儿:“裴相见到太后便知。”
  裴相见上官婉儿神情凝重,心里更加没底,先帝驾崩后太后临朝称制,一直乾纲独断,裴炎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军国大事连太后都难以定夺。
  进了含元殿,裴炎见殿中只有武则天和李显,刚要下跪参拜就被武则天免礼,还让上官婉儿为裴炎赐座,武则天亲自将暖炉送到裴炎手中,裴炎诚惶诚恐想起身谢恩,被武则天轻轻按回到椅子上。
  “本后第一次见裴相还是永徽六年,裴相参加科举,以明经及第,被先帝钦点为司仓参军,裴相可还记得,封官的诏书是何人所写?”武则天和颜悦色问道。
  裴炎神色谦恭:“微臣岂敢有忘,先帝头疾,太后代为起诏。”
  “裴相还记得。”武则天面泛愉色,感慨万千说道,“那时本后还在和萧淑妃争夺后位,裴相后来与众位臣子上疏,恳求先帝废王立武,这才有了本后如今地位,裴相于本后有恩。”
  裴炎往日与武则天商议都是军国之事,没想到武则天秉烛夜谈,追忆过往时光,也倍感感慨亲切,不由眼眶一热:“太后折煞老臣了,太后英才远略,众望所归,理应贵为一国之后,老臣只是上顺天命,下陈民愿,说到恩,那也是先帝与太后对老臣的提携赏识之恩。”
  “这些天本后回想往事都历历在目,就好像发生在昨日,裴相从参军变成顾命大臣,本后也从皇后成为了太后,白驹过隙,一晃都三十年,先帝已驾鹤极乐,好多臣子也归黄土,就连当年意气风发的裴相也老了。”武则天说的动情,凑到裴炎耳边笑言,“本后也老了,不瞒裴相,前几日婉儿为本后梳头,都有白发了。”
  裴炎见武则天对自己推心置腹,不由心中一暖:“太后芳华绝代,在老臣看来,太后还是当年的昭仪模样。”
  武则天听的欢喜:“你也不怕这话要传到言官耳里,说你裴相是表里不一的谗臣,毁了你一生清誉就不值当了。”
  “老臣不怕,老臣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早就听说裴相因赈灾一事操劳成疾,本想让婉儿替本后去看望,不过婉儿走不开。”武则天坐到裴炎对面,沉默了少许,开诚布公,“因为本后也病了,而且病的不轻,本后想着万一就这么去了也好,正好能追随先帝……”
  裴炎面露悲色,也不顾君臣之礼,出声打断武则天,“太后万福金安,当与春秋同岁。”
  “本后老了但还不糊涂,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哪有什么寿与天齐,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百年之后就下葬乾陵常伴先帝左右,倒是你……”武则天轻拍裴炎手背,“这些日子,本后一直在想,你废寝忘食辅佐朝政为百官表率,本后该如何嘉许,想来想去也没想到合适的。”
  “老臣深受先帝与太后重恩,当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都是老臣分内之事,岂敢居功受赏。”
  “乾陵风水有龙盘凤鸣一说,是万年寿地,西南山尾有一块下吉之地,本后赐予你作为福地,待你百年之后陪葬乾陵,先帝与本后身边也有个伴。”
  裴炎一怔,颤巍巍起身,臣子能陪葬皇陵是至高无上的荣耀,扑通一声跪在武则天面前,老泪纵横,一时间都忘了该说什么。
  “起来,起来,本后身边认识的老人不多了,或许是这场病的缘故,突然变的有些念旧,这么晚召你入宫,就是想拉着你聊聊家常。”武则天搀扶起裴炎,和风细雨说道,“你可别埋怨本后任性,不知体恤你有病在身。”
  “能垂聆太后凤言,老臣求之不得,只是老臣残躯不足挂齿,倒是雪夜清寒,老臣担心恐会伤了凤体。”
  “无碍。”武则天摆摆手,停顿了片刻后漫不经心问,“本后听闻,裴相与上将军李群虽是同殿为臣,但私下你二人互不相容,势不两立,而且数次在朝外还恶语相向,此事满朝文武人尽皆知,本后好奇,到底什么原因会让裴相与李将军交恶?”
  临来时,裴炎一路都在揣度进宫面圣的原因,想过很多种可能,原本以为是重要的军国急事,却没想到,武则天会闲聊到朝堂之外的私事。
  “此事说来话长,都是些陈年旧事,还得从裴李两家上辈说起。”
  武则天饶有兴致:“愿闻其详。”
  裴炎毕恭毕敬娓娓道来,隋末天下大乱,群雄纷起,强者着跨州连郡,弱者宰割县邑,相互间征伐攻讨,高祖李渊自太原起兵,攻取长安开创帝业。
  不过唐初时根基并不稳固,和高祖一同起兵的还有薛举,在占据金城后自立为西秦霸王,并开仓散粮以赈济贫乏,以此深得民心,薛举随即向外扩张,短短时间内便占据陇右全境,拥兵十三万人,势力极为强盛。
  在高祖称帝后的第二个月,薛举倾尽国中全部精锐东侵,目标直指长安,高祖不敢怠慢,命当时还是秦王的太宗统兵迎战,太宗权衡利弊,认为敌众我寡应避其锋芒,寻得合适时机方可出战。
  可当时为太宗出谋划策的李承载建议,太宗可派精锐突袭薛举大军的东北、西南两翼,迫使薛举主力大军回撤,太宗听从李承载谏言,分兵两路出击,战事起初唐军大胜,两路兵马便乘胜追击,想一举击溃薛举两翼残部。
  岂料这正中了薛举的调虎离山之计,薛举不惜以两翼兵马为诱饵,引诱太宗分兵,导致中军兵力薄弱,薛举再率主力大军强攻太宗所在的中军大营,此役唐军打败,死伤过半,中军大营也被薛举团团围困,眼看太宗危在旦夕,负责攻击薛举东北残部的将军审时度势,不惜违抗军令回师驰援,硬是在薛举的包围圈撕开一道口中,这才让太宗安然无恙撤回长安。
  为防止薛举追击,将军领兵与薛举血站于浅水原,战至一兵一卒也不曾后退寸土,整个浅水原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将军与众志成城的兵将虽大挫薛举锐气,但最终还是因寡不敌众而全军覆没。
  “薛举大胜,为炫耀武功,收集唐军战死将士的尸骨,堆积成墙,以封土筑成高冢……”裴炎说到此处黯然伤神。
  武则天若有所思点头:“裴相所说是浅水原之战,太宗一生征战无数,皆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唯独败在浅水原,可此战与裴相又有什么关系?”
  “此役战败后,李承载上疏太宗,指摘唐军之败全然败于那名违抗军令的将军,以至于事先制定好的攻伐计划功亏一篑,太宗采纳李承载所言,罢免战死将军官职,而这位将军正是家父裴一同。”裴炎重重长叹一声,“可怜家父一心忠君护国,血洒疆场,与战死将士尸骨被薛举筑成京观,最后还落下千古罪名。”
  武则天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么说起来,你与李将军还是世仇深恨,难怪你二人会形同水火。”
  裴炎神色哀伤:“老臣只是想给家父讨个说法,但李将军坚信家父违抗军令在先当该受罚,老臣曾多次与其为此事发生争执。”
  武则天缓缓直起身,忽然说道:“本后为你铲除李群如何?”
  “啊?!”裴炎一惊,以为自己听错了,“太,太后说什么?”
  “陛下刚写了一道旨意,裴相文采斐然又是辅政大臣,看看这道圣旨可有需润色修辞的地方。”
  武则天看了李显一眼,惴惴不安的李显连忙将写好的圣旨递到裴炎面前,裴炎疑惑不解,起身双手恭接圣旨,满脸疑惑读阅上面内容。
  先帝归天,国丧哀哀,新君初立,承孝治邦,建陵以慰先君,浩恩以继宗庙,诣命筑造,固家稳国,然有左右卫上将军李群结党懈职,尸位素餐,以权谋私,斥逐异己,与子李蔚包藏祸心,欲谋逆弑君,其行人神所疾,异代同愤,处满门枭首弃市,以儆效尤,钦旨。
  裴炎霍然抬头,瞪大眼睛看向武则天,嘴角蠕动半天才说出话:“太,太后要处斩李家满门?!”
  武则天默不作声,又看了李显一眼。
  李显怯生生答道:“是朕要诛杀逆臣李群满门。”
  裴炎眼睛瞪的更大,良久才回过神,直挺挺跪在李显面前:“陛下此举万万不可,李氏满门忠烈,定是有奸臣诬陷李将军,若陛下枉杀忠良,与商纣杀比干又有何异,此举只会让百官寒心,万民愤恨,老臣恳求陛下收回成命。”
  李显不知所措,李家一门早已死在麟德殿,不明白武则天为何还要自己写这道圣旨,更不明白武则天为何非听取裴炎的意见。
  武则天缓缓靠在椅背:“方才听裴相所言,你与李家有深仇大恨,李氏被灭门,裴相应当高兴才对,为何反要替李群求情?”
  “浅水原之战,老臣事后多次推演,若家父当时不回军驰援,而是按照原先计划,先击溃薛举两翼残部和另一路唐军会师,然后再从后方攻击薛举主力,便能和太宗中军前后夹击,此举虽兵行险着但确有一举击溃薛举的可能,李承载以中军牵制薛举主力,各个击破的方针没有错,家父心系太宗安危也没有错,但一个是军令,一个是君臣之情,孰是孰非现在已难分辨,老臣之所以和李将军交恶,全然是为父尽孝,说到底也是我裴炎的家事。
  但李群两朝为臣竭诚奉国,能备九德,兼资百行,其人有松柏之心,冰霜之气,先帝曾称赞其劲直之风,古今罕比,膝下独子李蔚遥守边陲,忠贞之操,终始不渝,李家父子皆为忠良之臣,是为国之栋梁,陛下得良臣能鼎定千秋功业,若陛下将其诛杀,就是自断肱骨,动摇社稷的国事,若老臣因为一己私怨而党同伐异,怎对得起先帝辅佐重托。”
  “好,好,好!”武则天连说三声好,不由满脸敬意,“裴相披肝沥血,犯颜直谏,碧血丹心可昭日月,不愧是不二之臣,本后岂能不知李氏一门的忠烈,只是迫不得已,裴相保不了李群,本后亦保不了。”
  裴炎抬起头,疑惑不解:“为何?”
  武则天叹息一声,对上官婉儿微微点头,上官婉儿这才将今晚麟德殿发生的一切告之裴炎。
  裴炎听完脸色大变,先前的惊愕慢慢在脸色凝固成无奈,能成为位极人臣的宰相,裴炎当然清楚这其中的利弊轻重,更明白武则天出此下策全然是为杜绝妖祸动摇民心。
  “朝中百官的嘴,本后今晚已堵上,相信朝堂之上无人敢提及此事,但李氏满门死于皇宫之中,必须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以防有好事之徒以讹传讹,让陛下落下一个残害忠良的骂名。”武则天直视裴炎,意味深长问道,“裴相好好看看这道圣旨,可有需要改动之处?”
  裴炎突感手中圣旨由重千钧,也终于猜到武则天为何会急召自己入宫,到现在裴炎才真正意识到眼前这位太后的过人之处,被世人誉为精通文史的武则天又怎会不知浅水原之战的始末,运筹帷幄的太后又怎会不知裴李两家的恩怨。
  裴炎将圣旨双手递还给李显:“这道圣旨陛下不必昭告天下,诛杀李氏一族的事也不劳陛下费心,老臣愿为陛下代劳,老臣立即出宫亲自带兵清剿李家残余,世人皆知老臣与李家交恶,诬陷忠良的污名就让老臣来担,只要能保陛下君威无损,老臣背上千古骂名又有何妨。”
  武则天轻拍他肩膀,长叹一声:“委屈你了。”
  李显这才明白,武则天召裴炎入宫是为了保全自己帝王名声,借裴炎与李群私怨,让裴炎主动背负诛杀忠义之士的骂名,李显不由看了武则天一眼,自小只以为太后严厉,不曾想太后心思竟如此缜密。
  为保李唐江山永固,武则天不惜在一夜之间牺牲两名肱骨良臣,就单凭这份远见和雷霆手段,李显扪心自问与武则天相比,自己的确自愧不如。
  武则天让裴炎起身,请他重新坐回到椅子上,神色踌躇不宁:“本后还有一事需裴相谏言。”
  裴炎神态恭敬:“请太后示下。”
  “李群担任左右卫上将军一职已久,在南衙十二卫和北衙禁军之中威信甚高,南北衙的将领中多有李群亲手提拔的亲信,李群虽未结党营私,但被定罪谋逆,这些将领难免会心有所想,担心会因此事受到牵连,万一军心生变后果堪虞。”
  “太后所虑不无道理,南北衙所系乃天下兵马,一旦有变恐危及社稷,不妨让老臣索性将此事办干净,老臣立即让兵部将李群提拔的将领名册汇总出来,事不宜迟也不用等到明早,现在动手将一干人等以李群谋逆同党之罪悉数擒获。”
  “将领名册在裴相入宫之前,本后已让婉儿甄选出来。”武则天让上官婉儿将名册交予裴炎,深思熟虑说道,“名册上三百余人,本后一一审阅过,都是强将良才,权衡再三决定怀柔施恩,将这些将领调任并加以重赏,一来能安抚军心,二来不伤社稷筋骨,名册后面有本后拟定的接任人选,裴相对当朝吏史了如指掌,看看这些人可能堪当重任?”
  裴炎连忙展开名册,逐一仔细核查,看着名册上将领名单,心中暗暗对武则天的明察善断所折服,竟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挑选出候补人选,可见武则天对朝局的把控面面俱到。
  “太后慧眼识人,所选接任将领皆是无可挑剔的不二人选,只是……”裴炎合上名册埋首问道,“为何名册上左右卫上将军一职空悬?”
  “左右卫负责皇宫门禁和安防,职责重大需再三斟酌,出任此职者不但要忠心耿耿而且还要有处变不惊,临事不乱,擅于统兵的帅才。”武则天看向裴炎,轻声垂询,“裴相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人选……”裴炎偏头看了一眼李显,一脸正色答道,“先前陛下向老臣也提及过更换上将军一事,陛下好像已有圣决。”
  “哦。”武则天转头也看向李显,“陛下想推荐的是谁?”
  李显原先想更换左右卫上将军,完全是听从韦皇后的建议,想在宫里培养自己羽翼,可如今闹出这么大的事,再联想到被乱箭射杀的李蔚,生怕自己说错话又惹怒武则天。
  “儿,儿臣心里没,没有合适人选,一,一切听太后定夺。”
  武则天沉默片刻:“本后心里倒是草定了一人,想听听裴相的意见。”
  “太后既然已有人选,定是万里挑一的良才,老臣浅薄愚钝又岂敢妄议。”
  “振威校尉,武正初。”武则天脱口而出,然后目不转睛看着裴炎,“不知裴相认为此人如何?”
  裴炎突然咳嗽,而且一声比一声剧烈,脸都被憋红,看上去好像很难受,武则天也不催促,一边让上官婉儿为裴炎抚背,一边坐在一旁静等,可裴炎的咳嗽像是停不下来,嘴里含糊不清刚说想开口又继续咳。
  武则天让上官婉儿端来茶水,对站在一旁李显说道:“时候不早了,陛下明日还要早朝,先行回宫歇息吧。”
  李显本来就如坐针毡,听见让自己回宫顿时如释重负,向武则天行礼后头也不回离开含元殿。
  等关上殿门,武则天这才瞟了裴炎一眼:“裴相有话但说无妨。”
  裴炎收起手中锦帕,咳嗽也随即停止,从椅子上一桩跪在武则天面前:“老臣斗胆直谏,武正初万万不可担任左右卫上将军一职。”
  “为何?”武则天愀然不悦。
  “武正初官居五品,还是武职散官,虽说此人有勇有谋,但终究是太后的外戚子侄,单凭这一点就不能出任上将军。”
  “裴相的意思是说本后任人唯亲?”
  “若在以往,即便太后执意要任人唯亲又有何妨,老臣不敢多言,文武百官更不敢妄议,但如今此举万万不可。”裴炎跪地俯首朗声道,“老臣接下来所说会触怒太后,还请太后先免老臣死罪。”
  武则天蹙眉不解:“裴相有话不妨直言,本后赦你无罪。”
  “李群一族与皇室李氏颇有渊源,可谓是同气连枝,现在李氏满门被诛,群臣与百姓定会私议,太后在这个时候将外戚子侄任命为皇宫禁军统领,无疑会给别有用心之人落下口实,坊间盛传六梵天主将降世在太后身上,暗指太后有谋朝篡位,觊觎九五之尊的意图……”
  “大胆!”武则天怒不可歇。
  裴炎吓的浑身抖颤:“老臣罪该万死。”
  武则天长袖一挥,极力平复自己心里怒气,冷冷道:“说下去。”
  “老臣当然知道太后为李唐社稷殚精竭虑,只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如若有人牵强附会,将太后更换将领与李群之死联系起来,会传太后处心积虑,步步为营,为占皇权不惜混淆视听,先残害忠良再安插外戚,掌京畿守卫大权在手,先杀李群,然后再杀……”裴炎说到这里已不敢再说下去。
  武则天气的双手攥拳:“说,接着往下说,本后既然在裴相口中如此不堪,也不怕再多杀一个,还有谁,本后还想杀谁?”
  裴炎深吸一口气:“杀陛下以夺帝位。”
  “裴炎!”武则天忍无可忍,指着裴炎怒斥,“你好大的胆子,就凭刚才这番话,本后诛你九族都不为过!”
  “太后愿意听,老臣要说,不愿意听,老臣也要说,现在只是老臣一人对太后掏心挖肺,等天下人都这样说的时候,太后便是众矢之的,待那时天下万民会千夫所指,李唐宗室也会与太后反目成仇,太后真想成为孤家寡人,坊间流传赤月现,山河悲鸣,烽火四起,难道太后真要应了这句不祥之兆?”
  武则天指着裴炎的手指抖的厉害,但慢慢静止下来,手低垂下去,眼中的杀意也渐渐消散,围这裴炎走了一圈,抬头看见上官婉儿也是一脸焦愁。
  “忠言逆耳,忠言逆耳……”武则天弯下腰搀扶起裴炎:“裴相说的对,是本后没权衡清楚其中利弊,若不是裴相逆鳞直谏,本后差点就一意孤行,升任武正初的确欠妥,但本后也只是想挑选一位信得过的臣子担任如此要职,只是操之过急险些误了江山社稷,此事到此为止,本后不会再启用外戚,可国不可一日无君,这皇城禁军也不可无将啊。”
  裴炎:“老臣目光短浅不及太后高瞻远瞩,不过老臣心中倒是也有一名人选。”
  “裴相快说。”
  “灵州录事参军,季元宏。”裴炎毕恭毕敬答道,“此人总章三年武举及第,拜在老臣门下,算是老臣的门生,老臣见其是块璞玉,若加以雕琢日后必成大器,因此将其调派到灵州,季元宏任录事参军已有十年之久,军绩卓越早该提升,但老臣一直压着他,到现在他还只是八品武将,目的就是为了多磨砺他几年。”
  武则天在殿中来回踱步:“本后倒是也听过此人,先帝在位时,兵部历年的嘉许名册中都有他,听闻此人熟读兵法,骁勇善战,兵部尚书还曾上过一道奏疏,与多位臣子联名保荐季元宏出任北庭都护府副将,奏疏还是本后代先帝批复,本后着吏部与兵部审核,后来就再没见到有奏疏呈上,想来是裴相授意对此人暂不启用。”
  “玉不琢不成器,当年季元宏年少得志,若委以重任难免会年少轻狂,老臣这十年来一直都在磨他锐器,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的季元宏老成持重,能堪大任。”裴炎跟在武则天身后继续说道,“老臣举荐此人有两个原因,一来,季元宏远离京城,自然也远离权力中心,加之他官职低阶,无人与他结朋纳党,太后不必担心他与朝中各派系有瓜葛,二来,此人在灵州怀才不遇,如今得太后赏识,势必对太后披肝沥胆,忠心不二。”
  “裴相言之有理,明日本后就让陛下传旨,召季元宏回京接任左右卫上将军一职。”武则天面露悦色,忽然转身与裴炎对视,“季元宏是裴相的门生故吏,裴相一番苦心栽培,如今被本后所用,裴相就不怕季元宏怀恨在心?”
  “老臣身为顾命大臣,不求名留青史,但求上不愧先帝嘱托,下不负陛下与太后提携,至于个人得失,老臣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武则天感慨不已,一时间也不知该对裴炎再说什么,亲自将他送到殿外:“夜雪寒凉,裴相就坐本后的凤辇回去。”
  “太后……”
  “裴相不必多言,裴相乃大贤大德之臣,本后理应礼贤下士。”武则天淡淡一笑,“回去好好调理身子,这大唐江山还得仰仗裴相辅佐。”
  武则天一直目送裴炎单薄瘦小的身躯消失在深宫的风雪中才缓缓转身,闭目长叹一声,总算是暂时解决了燃眉之急,倦态的脸上尽是病容的憔悴,一旁的上官婉儿看的心痛。
  “时候不早了,奴婢也送太后回宫歇息吧。”
  “你先行退下,本后想静静。”
  上官婉儿还想劝说,见武则天面色阴郁不敢再多言,转身离开了含元殿,武则天见上官婉儿出了宫门,独自一人来到偏殿,殿中站满羽林卫精锐,都是武则天的心腹侍卫,偏殿中间还站着十来名黑衣人,见到武则天齐齐下跪参拜。
  武则天居高临下俯视众人,冷声问:“交托你们的事情可有进展?”
  “回禀太后,京城内大小质库过千所,卑职奉太后秘旨尽心尽责逐一盘查已过百所,至今暂时还未有收获。”
  武则天厉声道:“一件东西你们找了一月有余,还敢说尽心尽责?”
  “太后息怒。”答话的黑衣人战战兢兢说道,“因太后严命我等不得泄露身份,以至追查一事进展缓慢,加之官府有所提防,对各个质库都派兵把守,已有多人死于武侯围剿,卑,卑职也在一名大理寺捕快面前露了相,为防止暴露身份,这段时日我等不敢贸然行事,求太后多宽限几日。”
  武则天眉头一皱:“你在大理寺捕快面前露了相?”
  “太后无须担心,那名捕快以为我等只是打家劫舍的贼寇,并不知晓我等身份。”
  武则天冷笑一声,转身再不去看跪地的那些人,好像在她眼里,这些人已经不存在了,等到武则天长袖挥下,两边羽林卫抽刀便斩,还没等那些黑衣人反应过来,已悉数被乱刀斩杀。
  “现在本后就不担心了。”武则天缓缓走出偏殿,对跟在身后的将领沉声道,“再从边军中挑选精明强干的兵将入京,不惜一切也要从质库中把东西找出来,《山河社稷图》本后势在必得!”